| 分类: 电影世界 |
中国电影在日本
环球时报记者孙秀萍不久前发回报社一篇稿子,说:中国电影正在走俏日本。她说:中国电影与韩国电影在日本的大红大紫不同,在日本的影响显得十分的深沉。
这点我到颇有同感。
我到日本访问的时候,有幸与《我的父亲母亲》的小说原作者鲍十同行。当日本的同行们知道此片的原作者也来了时,竟然给予了他以超乎寻常的热情。一位日本女剧作家公开声称她就是饱十的“粉丝”,还说自己“爱他”,闹得鲍十非常的尴尬。据日本的同行们讲,影片在日本上映的时候特别的轰动,报刊上载文说影片里渲泻的真情给普通日本人的震撼很历害,因为这种情意已经被日本人所遗忘。他们还谈到《那人、那山、那狗》在日本放映所引起的轰动,以至于到了“热泪盈眶”的程度。他们如数家珍一般地谈到了《霸王别姬》、《红高梁》、《秋菊打官司》等等。孙秀萍的文章中说“很多日本人都是为中国电影体现的那种浓厚家族感情打动,从而成为中国电影迷”的,她的邻居中就有一位,“只要有中国电影上映,不管电影院离得多远她都去看”。
在日本,做推介中国影片的日本友人和中国侨民很多。我认识的森川和代就是其中的一位。中国的长春电影节、上海电影节、华表奖和金鸡百花电影节等等重大的电影活动,她都会不远万里的赶来参加,回去后就进行宣传推介,联系经销商和发行商引进。仲伟江、张加贝也是往日本引进中国影片的侨胞。其中张加贝先生对长影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因为它是长影著名编剧林杉的儿子。提到林杉许多人可能不大熟悉,但是提到他的作品许多人就不会陌生了,他是电影《上甘岭》、《党的女儿》的编剧。张先生到日本后一直在从事引进和宣传中国电影的工作。另一位日本剧作家则对我表示他要认真学习汉语,学成后要到中国来学习写电视剧和电影剧本。他就是我在《猛踹日本记》一文中提到的森川治。他说,日本文化起源于中国,只有学透了中国文化,日本文化才能够发展,影视文化也是如此。我相信他说的这话是真诚的,因为以后他一直有信来,并且已经学会了许许多中国字,信写得越来让人刮目相看。
孙秀萍说,日本有一个完全由民间自发组成的“现代中国电影放映会”自1973年起便每月举办一次中国电影的放映活动,30多年了从未间断过。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实属不易,因为它实行的是会员制,会员入场费是1200日元(100日元约合6块9人民币),非会员则是1600日元。最近,在东京还出现了一家专门放映中国电影的影院,这在日本是首例,非常引人注意,因为在日本还没有出现过一家专门放映一个国家电影的影院。
我相信她介绍的情况是真实的。
近年,我国一些大胞及导演拍摄的影片,如《千里走单骑》、《无极》、《神话》等等,先不管它的质量高低好坏,仅就拍摄资金而言,便都脱不了日资投入的干系。现在正在拍摄的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据说也是如此。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日本国内对中国电影实力的一个认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