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影世界 |
简评第五代电影
第五代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颇为值得注意的流派运动。
它诞生于1985年,以当年出品的《黄土地》、《一个和八个》为旗帜,横空出世。随后,《红高梁》在国际上一炮打响,《猎场扎撒》、《盗马贼》、《最后的疯狂》、《喋血黑谷》、《大阅兵》、《菊豆》、《秋菊打官司》等等标志性的影片接三连三的诞生,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冲击波。
勿庸讳言,第五代电影初出茅庐的时候是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的,而且以模仿日本影片居多。但是由于他们是“情节淡化”谬论影响下从北京电影学院里毕业的,也就必然明显的带着戏剧缺失的印迹。在影片叙事上,他们的作品大多比较注重形式美而忽略人物的塑造。八十年代中国电影理论上的失误和偏颇影响了他们的艺术走向。如果说到成就,我认为他们在影像语言方式上的功绩远大于他们在人文上的贡献。仔细捡索,第五代电影在人物典型上,除了一个秋菊堪称为艺术典型外,几乎绝少建树。电影作为文化,在第五代电影身上缺失得非常明显。缺乏一个好故事,是他们的作品的通病。
人们之所以觉得他们很了不起,完全是因为他们是电影传统的冲击者。
他们成功了,也失败了。他们的成功和失败都有着不可逃脱的时代烙印。《美州豹在行动》、《古今大战秦俑情》、《无极》、乃至包括《英雄》、《十面埋伏》都是第五代电影已经走上末路的失败之作。这就像是阿Q不可能揪掉自己的小辫子一样。他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这个使命便是拧转了已经僵化的电影观念,他们似敢死队,向着桎枯着中国电影人的制片传统、思维方式、造型意识等等一切方面发起了冲击,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战果。他们勇敢的把“形式也是内容”的宣言写到了自己的电影美学旗帜上。他们取得的丰硕成果令世人刮目相看。所以,中国电影史上应当为他们大书特书一笔.
在我看来,第五代电影作为一种流派运动,其实早在1989年就已经消亡了。
后来我们再看到的这批人拍的影片之所以感到走上了下坡路,原因中有一条便是他们已经背离了流派运动之初的宗旨,在电影美学的观念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