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云南散记[十一]
滇人敢嘲笑游客,别处敢吗?
参观纳西民居的时候,被“请”进他们的女儿房中喝茶。我立刻意识到下一步就是要卖茶给我了。可是,那位胖金妹却落落大方地说:我不是卖茶的。你放心。我知道你从昆明一路走来,喝了不少的茶。为了把茶卖给你,那些阿诗玛和金花、臊多力吹得天花乱坠。来旅游嘛,就要好好的玩。不要像有的游客那样,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地儿拍照,钱都花光,回去别人一问啥也不知道。几句话便把我说得心花怒放,过后才意识到,其实她已经把我等驴友嘲笑了个够。
茶,我买了。不过不是在任何一个旅游景点买的,而是在昆明的茶叶批发市场里买的,价钱比我去过的所有的景点都便宜。
到各地旅游,我笃定一个原则,就是除了看、听、玩之外,就是吃.一定要把当地的风味小吃挨个的品尝遍。因为“吃”为天也,而且食品也最具地方特色。比如在黑龙江的漠河北极村,那是必须要吃它的大马哈鱼的;而在陕西,我则把它独有的羊肉泡馍、麻酱凉皮、小米粥、蛋花涝糟……一样也没有放过,就连它号称闻名天下的“饺子宴”我也豪爽地饕餮了一顿,60种不同形状不同味道不同大小的饺子逐一欣赏下肚。到了云南自然也不会让它的美食从我的嘴边溜走了。丽江的粑粑,我是在酒吧一条街上吃的,吃贵了也乐意,要的就是那种情调;饵块其实与朝鲜族的打糕差不多,米饭砸出来的,尝一块足矣;傣家人的烤鱼十分特别,他们用竹叶包成长条的米糕,风味独一无二,真想带回北方让我的亲朋好友们见识见识,可惜不方便拿;至于竹筒饭、波萝饭更是让我的舌头风卷残云般的吞下了肚。一句话:那是相当的好吃呀!不过吃来吃去我发现,尽管云南的少数民族很多,但是在饮食上大多是相通的,有些只是叫法不同而已。由于滇地毗邻越南、老挝、缅甸和泰国,它们的美食也不远万里在云南扎下根来,比如我吃到的“粉卷”就是很典型的越南小吃。值得提到的是云南的“牛奶炸成片片卖”,这是它多种版本的“十八怪”中的一“怪”。究竟是怎么把水质的牛奶炸成片的,我始终也没有看到工艺过程,不过吃了几次,觉得很有风味,微酸中有着淡淡的奶味,好吃,到云南的各位驴友千万不要放过。至于大名鼎鼎的“过桥米线”,因为我不吃辣,也跟面条有“仇”,所以只是挑了一筷子尝了尝,感觉就是不大产麦子的南方用大米面做的“面条”而已。
旅游绝对不能让团队的“八菜一汤”把你的胃对付了。
饮食是地域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唯有体验到了地方风味的小吃,旅游也才有了更深的意义。比如福建的“光饼”,就是当年戚继光大战倭冠的军粮产物。尝尝,不是使你的饮食很平添了一种文化内涵吗?因此,到各地游走我都特别关注它们独特的饮食。只要原料好弄,回来之后我总是要把我在当地吞噬到的好小吃照葫芦画瓢的做一次,请朋友品尝。这次在云南,我就对它的丽江粑粑极感兴趣,得空儿非模仿着做一次不可。
不过,有一点我始终也没有搞明白,都说普洱茶好得不得了,越陈越香越名贵,可是在云南我却没有看到一株茶树。高山上长的?三千米我也爬过了呀,没看到.不知这算不算它的一“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