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影世界 |
金碑银碑不如口碑
再次发生未经审查的影片闯关事件。
电影《圆明园》偷偷地被制片人带出国境参加戛纳电影节。偷运的目的,是为了在国际上拿一个大奖,以便打开国内的市埸。自然,它将面临着在国内被禁演的命运。主创人员也将遭到五年禁止在国内拍片子的处罚。
中国电影陷入了怪圈。
这个怪圈是如此的怪,不能不让人想一想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获得国内各种大奖的影片没有票房,而且不论是获国内金鸡奖、华表奖还是五个一工程奖的影片,其票房表现都不大理想。我这样说,有人就会跳出来反击,说某某片子就突破了几千万的票房,怎么能说“不理想”呢?然而我们只要看看它那个票房的来头就知道它到底理不理想了。藉着某项中央开展的活动,而后再加上“必看”令的“红头文件”,该片的票房当然会攀升上去。然而你到电影院实地去看一看,就可以发现,票房上来了,座位却依旧大多是空的。原来那票是公款购买的,发到个人手中之后看与不看就不去管它了,反正买票的可以堂而皇之的在报告中说自己的单位有多少多少人“受到了教育”云云,而卖票的电影院也不管你是否有人来看,反正票房钱拿到手了。
更加令人注意的是,在国外获得大奖的影片,回到国内来也只是媒体上炒作的风光,其票房照样惨淡。这种凄凉不止国产片,既便是美国的大片现在在中国的电影市埸上也一落千丈。我去看《金刚》的时候,能装一百人的放映厅内居然只有七个观众。要知道这是首轮放映。我问了一下放映员,他说从第一埸开始就是如此。
可是,你看我们的媒体和官方,依然在欢呼电影的辉煌,欢呼中国电影已经走出低俗,仅从产量上在2005年中国便摄制了250部国产影片,突破了历史纪录云云。而那评奖就更加热闹和滑稽,被观众热骂的《无极》,还没有公映便被主管部门吹嘘为“中国电影百年”纪念的“优秀影片”,甚至在骂声如潮、唾液浊天的情况下,还拿它代表中国电影到美国去参加“奥斯卡”的最隹外语片竞争、到法国的“戛纳电影节”去参加金棕榀奖的竞赛……
中国电影人把获得金杯银杯看得如此之重!甚至不惜冒着被禁的代价也要闯关去抢一个国外的获项。那奖项,能够给他们带来的不是国内的声誉,而是他们梦想冲到美国好来坞去当明星、当明导的台阶。踏上这个台阶,他们将获得源源不断的金钱,这些金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个人腰包里的进项和“玩电影”的拍摄资金。
同金碑银碑相比,老百姓的口碑呢?
老百姓的口碑算老几?从上至下都看得如此之轻,轻到只是挂在口头上说说装个样子而已的程度。那电影票的价位按工资比例计算,自称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比西方最发达的美国贵上十几倍!怪不得相当相当多的观众已经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不进电影院了。其实,看电影“贵”,还仅仅是观众送给中国电影的一个口碑,那电影的“不好看”,便是最要命的口碑了。这又有谁管过呢?指向性的奖励都是送给那些“好教材”的宣教片的,那么还有自愿选择娱乐方式的观众为它喝彩吗?无人待见国产片,这是中国电影观众的悲哀还是中国电影的悲哀?
金碑银碑,不如观众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