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有话就说 |
说“酷”
如今“酷”字时髦。
眼下有些人不但喜欢拿“酷”字来评价哥儿姐儿们的生存质量,还喜欢把“酷”字付诸于行动。比如,在穿着上敢露肚脐眼儿或裤腿上剪个破洞,那叫“酷”;在打扮上男的敢扎辫子女的敢剃光头或是把头发染得如同鹦鹉,那也叫“酷”;年不过十四五就敢叨着烟喷着烟圈,半箱整瓶的灌啤酒,那就更“酷”了!要是顺嘴溜着国骂“他X的”“牛X”“丫的”,目中无人横行霸道,那不但是“酷”而且还“酷毙了”!
看来,“酷”等同于“叛逆”。
如果仅仅是这种叛逆,那就不但显得非常浅薄,而且还时常给人以缺乏教养的印象和忧虑。那么,有没有“酷”,应不应当“酷”呢?我的看法是,“酷”当然存在,也当然应当“酷”。
问题在于什么是“酷”。认识它并正确引领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我认为“酷”应当是“时尚”的代名词。
时尚,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意识和行为。说它“痛”,是因为它往往作为主流意识和行为的叛逆横空出世,经常要受到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的横眉;说它“快乐着”是因为首先接受它的总是充满朝气的少年少女们。这种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时尚意识和行为,总是以一种外在的表意形式出现,例如服饰,敢在尚未冰消雪化时便穿上超短裙;例如语言,敢把“粉丝”、“PK”等等用到日常会话语言中;例如行为,敢在人们的侧目中表达自己的性追求等等,都让人觉得出格,越出格越酷,越酷便越时尚。其实,时尚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好有坏。有的会成为引导社会消费的指向,而有的则会把社会环境污染得一塌糊涂。因为它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和淘汰。当着检验结果即出,已有的时尚便随即消失,酷的形式也随之改变,因为它变成了主流所接受的现实。新的时尚周期出现。
其次,我认为“酷”还应当是“教养”的代名词。
教养,是一种内在的、深层的文化和道德蕴含。这种境界的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更加与众不同。例如,哥白尼在世人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是中心时,他却向宗教权威挑战,提出了“日心说”。他的思想在当时来就是一种“酷”,就是一种叛逆。这种“酷“如果没有高深的知识水平是不可能达到的。有内含的新思想、新观念,也挑战权威,也标新立异,这种“酷”才是深刻的,代表着方向的。
由此看来,“酷”着并不坏。
而“玩酷”才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