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肖尹宪
肖尹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001
  • 关注人气:3,0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兄弟非得分家吗

(2006-03-11 08:31:20)
分类: 文化乱谭

 

 

家吗

 

    博友“羊男”邀我去拜读他写的美文,并问我的看法。

我应邀前往拜读,阅后不敢狂论,只写了几句感想就教。那几句话我觉得还可以贴在这里露丑。我略作了一点补充。请诸位批点。

 

 

    评论与创作的关系,应当似兄弟.

别林斯基在俄国1819世纪的文坛上已经出现了许多大家和名著之后还说“俄国没有文学”。也许我孤陋寡闻,怎么翻找也一直没有看到有反驳他的文章;更没有看到哪位作家出来攻击过别林斯基狂妄和迂腐。他反倒成为同时代的那些文豪们的座上宾,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什么原因?我想,可能是他们知道评论与创作的关系,知道创作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吧!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也无论是艺术还是做人,没有理论的指导恐怕就会盲目。就说做人吧,谁离得了起码的社会公德?那公德应当算作一种约束式的“理论”吧?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约束创作的理论水平究竟高不高,究竟能不能给创作实践以指导。我看还不能。在目前的中国,理论落后于创作实践的情况非常严重。所以,常常让人看了那些评论大家们的文章而颇不服气。不过,我觉得即便是这样,也没有必要攻讦那些评论家,叫号说“你写一个看看!”因为这种叫号就好比是我们说这饭做得不好吃,而厨师便叫号说:“你炒一个菜我看看”一样没有道理。.

韩寒与白烨的分岐,不是“代沟”的分岐。

把什么都归因于“代沟”是很不客观也很不实际的说辞。难道仅仅因为是两代人,就说不到一起去吗?非也!他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分岐,在这篇很短的留言里真的不可能说得完全。所以我也就不说了。但是,我觉得有两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第一点是,时代总是在“九斤老太”们“一代不如一代”的唠叨中飞速前进的;第二点是,流行的东西总是要经受时间的考验的,优胜劣汰是不可阻挡的客观规律。不过有一点可以很明确地说,浅薄的、低级的东西一定会很快就被人们遗忘。.

关于“80后文学现象”,我在博客中贴过一篇短文《莫把金樽当夜壶》。我是不大同意白烨的观点的。此前,我还发了一篇《新鸳鸯蝴蝶》的短文,专门评点了一下郭敬明的一篇小说。观点这里就不重叙了。哪位有兴趣可以去翻看。我在基本肯定“80后”这批青年作家的同时,没有去写他们的不足。因为语境不好,不如不说,省得自讨没趣。白烨的悲剧是他自讨了没趣。
   
白烨关张博客,我以为不是他胆小怕事,也不是他理屈词穷,更不是他肚量太小听不得争鸣,而是他不屑了。不屑是谁的悲剧?历史终究会给出回答。有人不相信这一点,那也没有必要去给他解释,因为目前他还听不懂,说了也白说。我不知道你在白烨关张之前看没看过他的博客?那些充斥着国骂的留言不要说别的,真的让人觉得他面对的是一群十分没有教养的人。我相信你也不会同意这种以“骂”为自己话语方式的作法。你的博客文章我拜读了,知道你也不同意白烨的观点,然而你就没有骂。我喜欢这样来讨论问题。我仿韩寒的口气写的《致韩寒》一文的目的也是请他体验一下别人如果这样骂他,他是什么样的心灵感受,他的视界是否干净?!正常的文艺批评和反批评不应当是这个样子的。

评论与创作,应当是不能分家的兄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推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