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年我们学电影[七]

(2006-03-07 04:54:36)

[七]

 

 

刚毕业,真是踌躇满志,以为天下没谁了。

那会儿,我以为电影这行自己啥都懂、啥都会了,牛得不得了。结果刚一上班便露一大怯,发现好多东西自己根本就没弄明白,以至闹出了不少笑话。那会儿真恨不得立码返校,从头去学。然而这已经不可能了。

怎么办?拜师!

我先后拜了三位名家为师。

我的第一位恩师是著名导演王炎。我与他住的房间只隔一道墙。因此我们得以开门便相见,夜来互闻鼾,我主动向他请教,他也十分乐意指导。就这样,我们顺理成章的成为师生。他在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考、从军经历、生活故事上,从无顾忌,损起我来也绝不客气。比如那部《东北农业在前进》,为了好看,在拍的时候我造了假,把植树造林时的标语面向镜头摆了一溜。他一眼就看出来了,把我造假的部分剪接到一起,放给我看,说:这是纪录片,纪录片讲究的是真实。你能加工的只是画面构图和选景角度,事实你不能编。你看你这拍的是什么?丢脸!这个批评让我牢记了一辈子。王炎的电影作品不多,影响最大的是《战火中的青春》和《独立大队》。他在作品中非常注意刻画典型人物,我拜师跟他学的也是这一点。他就给教给我怎么样在电影创作中去排除“事件”的干扰,抓住细节刻画人物。这让我受益终生

著名导演林农是我的第二位恩师。林农创作的精品很多,代表作是《党的女儿》、《甲午风云》、《兵临城下》和《艳阳天》。我从师于他,是在创作电影《金光大道》剧本的时候。他可是把着手教我如何写电影剧本的,在此之前我还没有写成功过一部。他给我最深的教诲是“怎么样写才叫‘电影’文学剧本”。至到如今,我写电影剧本的思维仍旧深深地受着他的影响。到晚年,他有些不认人了,喝酒喝的。然而他却认得我。这使我十分欣慰。

我的第三位恩师是导演于彦夫。他的名片《创业》轰动全国,后来的作品《黄山来的姑娘》、《十六号病房》也令人刮目相看。我跟他合作了三部剧本,虽然只拍成了一部,但是他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和对人的宽容大度,给我以深深的影响。他的导演风格使在剧作上受益不浅。我们之间每年都互寄贺卡,至到有一天传来关于他的噩耗。

如今,他们三位均已作古。

我能告慰于他们的,是我的创作成果。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林农说:师我者死,你小子闯去吧!王炎说:跟在我后边爬,没出息!于彦夫说:你得从头开始,走自己的路!

我记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