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春节摄于郑州
今年春节郑州对鞭炮解禁,还没过年,女儿就哼唧着给她买炮,可是又不让买响的炮,胆小的她怕危险,于是只好买一些不响、不炸、不升空的小玩意玩玩。
即使是这,她仍然小心翼翼,担心吊胆。
小的时候,我生活的台前县附近,卖炮的人不需要吆喝,也不用打广告,只需要把炮点起来,噼噼啪啪的声音就是最好的广告,听听谁家的炮最响,谁家的生意就最好,所以每天年前的集市上,你不用知道哪里是卖炮的,只要顺着声音找,就可以很快找到。
卖炮的不停的放炮,而且一家摊位挨着一家摊位,那就难免会出现危险,所以卖炮的都用被子把炮包个严严实实,就这也免了不出了“炸摊”的事,说不定哪一会就有人的炮全“响”了,谁家出现了这事,谁家就只有自认倒霉了。

姥姥家的小镇张秋镇,是山东阳谷县下属的一个历史小镇,离景阳岗只有3里之遥,京杭运河在镇中穿过(现在没多少水了),据说《水浒传》和《聊斋志异》中都有这个小镇的影子。那个镇子上有个传统,就是用垒城墙的那种大青砖自制焰火,挖空砖小,留一小孔往外喷火,里而塞满掺了铁屑的火药。春节期间,有高跷队从自家门前过时拿出来放街上拦住,据说焰火不着完高跷队就不能走。
那种焰火可以喷出比房子都高的焰火,可以烧上五六分钟,看着真是过瘾。
已经成年,童年远去,再也寻不着孩时对春节的感觉。
不知正在放炮的女儿再过些年会怎么回忆自己心中对年的记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