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即将消失的手工灯笼作坊

(2007-01-24 18:27:37)
分类: 记忆到永远

即将消失的手工灯笼作坊

2007年1月摄于郑州

    看看墙上的日历牌,进入腊月已经好几天了,可是仓库里的灯笼还没有见减少,李瑞琴不免有些担心,但她却在心里宽慰自己:“今年的销售旺季马上就到了,希望这一年做的灯笼能在春节前的最后几天换成钱,让大家都能拿到工资……”即将消失的手工灯笼作坊
    位于河医立交桥东侧的这个纱灯厂,是郑州最后的手工灯笼作坊。纱灯厂的前身是南下街纱灯厂,生意最红火时有几十个工人,十多年前因为效益不好解散了,不甘心让这传统手工艺就此失传的李炳鑫带着二十多名工人在这里重新开张。现在的纱灯厂营业执照上的法人代表是李炳鑫,而每天十几个小时守在这里,一日三餐都不回家的是他的女儿李瑞琴。近些年,随着机制灯笼的大批上市,传统纱灯的已被挤压的喘不过气来,虽然传统手艺生产的手工灯笼结实耐用能挂好几年,但几乎是“一次性产品”的现代工厂生产的机制灯笼却价格低廉、外观更漂亮,更受市场欢迎。在市场竞争的格局下,纱灯厂的效益越来越差,厂子越来越小,现在只剩下三间半房子,一间成品仓库、一间材料仓库、一间经销部兼操作间、另外半间是个小厨房。工人们便走的走、散的散,到如今只有四五个人来维持厂子的生意,年龄最小的职工也已年过半百。

即将消失的手工灯笼作坊


    传统灯笼制作起来十分复杂,从最开始的劈竹篾、刮竹篾,到后面的磨头、打眼、穿扇、扣灯盘、安芯、糊灯纱、贴金条金字等主要工序算下来也有十几道,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制作,每一道工序都要一丝不苟,他们生产的从25厘米到250厘米的大小灯笼全都是这样做出来的,每一个灯笼都非常结实耐用,如果挂几年灯纱破了,拿过来换上新灯纱,就可焕然一新继续使用,一个灯笼挂个七八年没有问题,但是由于工作量大和原材料价考究造成的高价格成了这种灯笼生存的致命软肋。80多岁的白淑英拿着一个机制灯笼无奈地说:“这种灯笼用再生塑料做成的头,风一刮就全部坏完了,很多春节还没过完就成了一堆废品,但是企业的采购人员就看中了他们的价格便宜,没有办法呀!”
    这是郑州最后的手工灯笼作坊,它的生存已经十分困难,再也没有人加入这个延续传统手工艺的队伍,我们无法预料,几年后,在郑州这个有着3600年历史的“第八大古都”郑州,传统手工灯笼会在我们的目光里彻底消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