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公睡了哥们的老婆,我要帮他瞒着吗?

(2017-03-21 08:37:55)
标签:

我要

哥们

老公

分类: 心理

 http://blog.pic.xiaokui.io/4c22acda43546ff503821fa3fd8c8f3c

心之助(微信:luyuexinli)


整理 | 心之助资深作者 杨雅倩 


每周的答疑时间又到啦!

你有没有同样的困惑:

我该做一个现实的人,还是追随自己的内心的人?

老公出轨下属,没有爱的婚姻,还该继续吗?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的妈妈,该如何调整自己呢?

好奇这些问题的答案嘛?

请心之助签约咨询师冯丹彤老师,来为大家解答!

 

问题一

 

有时候面临一个选择时,就会出现头脑和心灵的声音不一致的情况,我不知道要听从哪个声音?都说做事要follow your heart,可是对于这种不经大脑思考的声音我似乎很难去认同。


有时候觉得应该努力,上进,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可以牺牲一些东西;有时候又觉得,人活着要开心,但经常很纠结,我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说的是心和脑的关系,我认为其实讲的是理性与感性,该怎么选?其实,我们大部分都是居于理性和感性中间的。


纯理性,什么都算计成本,生活太刻板;纯感性,什么都讲感受、不顾现实,生活太波动。


这并没有什么对错,问题在于:自己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渴望过上怎样的生活。

 

如果你对自己是什么倾向的人、想要过什么生活都不知道,那只能先去尝试了。可以从小事开始尝试,尝试假期不出门,一个人生活;尝试每天晚上去找朋友玩、喝酒跳舞;也可以尝试各种活动,看看什么是自己最喜欢的,而且被社会认可,就不是太大的问题。

 

积淀一段时间,然后,这时再看头脑和内心声音的冲突,最好就是让理性和感性展开对话。


 

http://blog.pic.xiaokui.io/5409ad06608c897ecc730ff910f2fbd8


与别人对话的结果是论文;与自我对话的结果是诗歌。

 

什么意思呢?论文的意思是,有材料、有证据、要有目的性。而头脑跟内心的交流,是跟自我的交流,就像诗歌,是不同元素的组合,乐在其中。

 

回到第一点,理性和感性的选择上,先把自己希望的目标、怎么定义自己这两个问题搞清楚。

 

比如说,我们到底要不要出国,要不要跳槽,要不要离婚?这时候会有两种想法,理性和感性斗争,我们就会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做。

 

很多人选择了逃避:大学时迷茫,忍受不了就考研;毕业了迷茫忍受不了,先找个工作再说;大龄了迷茫忍受不了,先找个有钱人了结婚再说···

 

这样的话,你如何定义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怎么做选择,怎么判断,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那么我们怎么办?从当下开始,不要轻易默认过往的选择,好好通过一些失败、挫折、迷茫,把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搞清楚,再说具体问题。

 

追求婚姻、追求工作、追求舒适、追求学术等等,都是对的,在价值层面无法争论,只要自己无怨无悔,乐于承担相应的代价。

 

也可以说,把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搞清楚,怎么做都是对的。

 

怎么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留出最大的空间,去体验、去冒险、去试错,这个过程,只有自己在体验中的感受,才能最好的答案。

 

  

问题二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的人,跟所有亲密的人,包括丈夫以及11岁的孩子关系都比较紧张,如果孩子没按我的要求去做,就变得易怒,发脾气。


我在情绪低落时,我会跟自己对话、安慰自己,这个让我能明确自己接下来要怎么做,而不会像以往那样陷在情绪里无法自拔,不知所措,什么都不能做。


现在虽然是在一点点的在突破自己,成长自己,但我的情绪还不太稳定,跟儿子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孩子因此变得很内向,怕事,自卑。


我很想减少对儿子的伤害,但是控制不了,这让我很焦虑,我特别希望能有个更好的方向继续自我成长。

 

 

成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自己和自己相处的怎么样?

2.和亲密关系的人相处的怎么样?

3.和这个世界关系怎么样?

 

从本质上来说,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相,很多时候都是我们的投射,只是故事。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在形成关于我是谁、我要怎样度过一生、我要走向哪里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你会不断碰上或大或小的冲突,然后你如何面对,这都是在自我成长。

 

你说,你是完美主义的人,这种类型的人喜欢掌控,喜欢控制自己和他人。当然,也包括孩子,如果孩子听我的话,我就感觉挺好的,可是事情不会一直这样。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越不喜欢被人掌握的感觉,可能会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边界,而拒绝你了你的要求和需要。

 

可是,这时候你会愤怒和失望,想要攻击和打压孩子。当你意识到自己想要攻击、伤害孩子的时候,你会觉得很不舒服,甚至也会攻击自己,认为这样做不好。

 

当事情发生,我们不谴责别人,而谴责自己,这其实是抑郁症的来源。


 

http://blog.pic.xiaokui.io/2951e41fb823af04df95127ba8e83650

 

其实还可以有另一种想法,如果孩子不听话,代表了他有独立的想法,我虽然失去了言听计从的孩子,但是收获了有独立思考的孩子,我还是成功的妈妈。

 

所谓成长,其实也是一种哀伤,告别自己曾经有一个特别听话的孩子,尤其是陪孩子长大的过程,是父母不断被抛弃、被否认的过程。

 

如果你渴望不断从孩子的成绩、表现上得到价值感和感受,这种矛盾会一直延续下去。等到孩子成年了,父母依然抱怨孩子不听话、不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做事,这让很多老人很抑郁。

 

最好的途径,就是不断社会化,寻找能体验辛酸苦辣感受的地方。比方说,找一个心理小组。

 

心理小组,也是不可控的,你会有期待、会有被支持的好感觉,也会不可避免看到令人失望的地方、看到不如己意、甚至自己厌恶的现象。

 

但是有足够的抱持性、足够关怀的小组,会感染你、帮助你,看到更多的自己,把内心投射到人际之中,但是,有良性的反馈这是好事儿。当一些事情爆发,我才知道该怎么办,不爆发,就只能继续猜想。

   

 

PS:在这个孤独而匆忙的时代,你需要这样一个温情、友善,又有专业指导的成长环境,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生活的品质,来参加冯丹彤老师的成长小组吧!(详情请看介绍:《能帮到你的,不是你的伴侣,而是他们…有任何情感疑问,可扫码添加助理进行沟通!

http://blog.pic.xiaokui.io/514266709520894d9fc5c9878b88aa5a



 

http://blog.pic.xiaokui.io/ffe63f4e565d7fc68d8a62a450fe62e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