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谢这个出轨年代,婚姻终于不再是女人的宗教了

(2017-03-09 08:27:30)
标签:

出轨

感谢

婚姻

分类: 心理

 

http://blog.pic.xiaokui.io/f31414ebfbe0710ff09cb104c5bd55a0

心之助(微信:luyuexinli)


文丨卢悦(新浪微博@卢悦卢悦)


1


有人问我:“为什么现在出轨的男人这么多?”


我说:“错了,不是出轨的男人多了,而是,在乎男人出轨的女人多了。”


在古代中国,男人出轨从来不是女人要关心的问题。


不信,看看宫斗戏。女人关心的,就是男人能多宠自己一阵子,不要把自己打入冷宫,而这一切其实无关爱情,只是为了生存。


看看老一代人对我们的教诲就知道,爱情这东西,根本不是婚姻的必修课。


人类的主要功课与蚂蚁其实没有太大区别:结婚、生子、工作。


蚂蚁什么时候问过自己,为什么我要生这么多孩子?


当它开始问这句话的时候,自我就产生了


所有的自我,都诞生于挫败和痛苦。


婴儿从母体出来时的第一声啼哭,不是欢欣,而是痛苦,此时他的自我才开始萌芽,因为我们遇到了有限性。


有限性和不确定性,让我们害怕。因为这两大因素,会导致我们的死亡。


而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死亡:

死亡1:被群狼环伺之险

死亡2:在无人区自生自灭之危


前者暴露了我们的脆弱;后者暴露了我们对于不可掌控人生的焦虑感。


你是被咬死,还是被饿死?这两种死亡,不必发生在动物世界,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人生之中。


对人类来说,这两种死亡的恐惧来自早期的原始人类。男人负责打猎,所以他们经常要面对第一种恐惧,而女人负责在营地经营,她们就要经常面对饿死的危险。


男人们打猎失败,被野兽或者其他族群征服,女人们就要面对死亡的威胁。


这种集体潜意识,深植于人的内心,以至于今天,在女人也可以“打猎”的时代,打理家务、做饭带孩子的天然角色,依然还是女人。


我们的一生,都是在死亡1or死亡2的焦虑中挣扎。我们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到底用什么方法来抵御这两种死亡?


男人发明了“英雄”这个名词,让自己拥有超绝凡尘的能力,可以降龙伏虎,以此证明自己的生命战胜死亡的追逐。

http://blog.pic.xiaokui.io/982a39109ce2214da20ad5f1f00be6b7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部落会收集头骨,印第安部落会收集人的头皮,为什么会有奥林匹克运动会,男人为什么那么喜欢足球,好莱坞大片里有那么多超级英雄……


男人用自恋的神话来对抗死亡。一句话:因为你牛逼,所以你不用害怕。


而女人也需要神话来对抗死亡。这个神话就是“亲密”,就是生活在集体当中,因为女人的世界和男人不同,男人是刀头上舔血——景阳冈,你有本事就过去,没本事就被吃掉了。


 

http://blog.pic.xiaokui.io/811bf030e470e0690e8f6e49dee58441


而女人你再有能力,也不能一个人照看婴儿,你需要伙伴,你需要配合,你需要彼此的团结和亲密,以此换来在营地的资源。女人更需要一个男人,没有男人,女人就失去了存活的根本。


女人的神话就是“家”、“婚姻”。


几百万年都是如此。


一直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之前,这样的角色依然没有改变,女人只是“第二性”,只是“半个人”,连“直立行走”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当然只能依附于男人和婚姻。


没有婚姻、没有孩子,对女人来说,就是最可怕的诅咒,这种诅咒会引发第二种恐惧的袭来。


2

 

我在咨询室里看到很多在死神之下挣扎的女性。


因为她们人生中唯一的宗教,就是婚姻、一个妻子或者一个好妈妈的身份。


当她们失去了婚姻、贤妻良母这样的名号庇护后,她们的人生危机就开始了。


一开始,我不是很清楚,这样的危机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慢慢的我明白了:人是需要有一些东西来抵御死亡的。


比起生理上的死亡,精神上的濒死体验更为可怕。


如果你能了解每个人更深层的一些东西,你就会明白:一个人苦心经营一个防御机制是多么的不容易。


比如一个从小就要帮父母,去维系一段早已死亡婚姻的姑娘,她必须要不断忍受父亲的咆哮,以及母亲脆弱的哭泣。她必须安抚好妈妈、保护妈妈,并且通过和爸爸的战斗,让赌徒爸爸能拿出微薄的生活费,这个家才能艰难的维系下去。


这样你就明白为什么她会成为一个拜金女,为什么她会如此功利地选择婚姻,以及为什么就算她非常有能力独自存活,但当婚姻破裂的时候,她会那么恐惧,即使她根本没有爱过这个男人。


 

http://blog.pic.xiaokui.io/b1b889bb9e7df9a84f92dea3a63dfbbd


因为对她来说,一个稳定的家是她的伊甸园,是她从小的梦想——我不想生活在一个鸡飞狗跳的家庭里,不要有那么多情绪,不要有那么多需要,我只需要一个相对疏远,但可以凑合度日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可以让我好好休息——拥有一种平静的生活。


这成为她活下去最大的动力,但现在,她选择了这样一个性冷淡的男人,最后也要离开她,原因是觉得和一个冰山美人生活了这么多年,他算是看穿了——她根本没有爱过他,他慢慢放弃焐热她了。


于是她崩溃了。


因为这是她活着的一个重要目标——拥有一个永远不会沉没的家。


而家之所以成为她存在的意义:她的所有脆弱,需要有一个存放的空间。


不仅是存放,它还可以为你的痛苦赋予意义,让你可以忍受人生的两大威胁,可以面对死亡。


比如政府可以给你颁发贞节牌坊,宗教告诉你捐门槛可以换来生的幸福。


在一个集体主义盛行的年代,传统的女人是有存身家园的,虽然代价是人权的不完整,但没关系,全天下女人,哪个是好过的?


现在不一样了,家、婚姻,已经不再是存身之所了。


当个人主义的时代到来之后,女人获得了独立,拥有和男人一样权利的时候,她就失去了宠物的身份,更失去了宠物的乐园。


3


于是现在很多公号上,女权文开始“勃起”。


“要婚姻干嘛”,“女人要自爱”,“女不强大天不容!”


女人们正在放弃以“宿营地”为中心的“集体主义”思维,不再以“贤妻良母”或者“小鸟依人”这两大专项技术:圣母+小宠物的方式,换取抵御死亡威胁的外壳。


因为女人一旦拥有了人权,就无法容忍背叛;女人一旦拥有了财权,就无法容忍被豢养的待遇。


但这样一来,男女都一样,来到了荒野之中,面对绿幽幽的群兽围攻的眼神,劈头盖脸的要在这个世界上一逞血勇。


 

http://blog.pic.xiaokui.io/64cb73ad01c6e9fb2ca46c25bf5b4892


这样一来,中国女人发现自己进退两难。


就像是破茧重生的蝴蝶一样,头已经露出茧子,但缺乏力量完全展翅翱翔。


因为旧时代已结束,但新观念尚未诞生。


百万年的集体潜意识依然束缚女性,告诉女人:“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子,没有家庭是多么可怕,享受生命是一种可耻。”


如果不这么做,难道要和男人竞争?比男人还要男人?


从此不需要家庭?在外面的世界建功立业,逞强好胜,真的那么有意义吗?

 

4


其实这个时代呼唤的:是面对苦难的哲学。


英雄和圣母,小王子vs小宠物,都是男人和女人试图用各种幻想之糖包裹痛苦,而无法忍受痛苦的结果。


中国的文化里,缺乏真正直面哀悼的哲学。我们整个时代,都需要一种空间,来承受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悲怆。


否则,我们就会四处寻找容器。比如在地铁上,随意的辱骂妇孺;比如在婚姻中死死地抓住男人或者孩子;比如试图通过事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用一个个狂欢,来覆盖生命的空虚。


 

http://blog.pic.xiaokui.io/f6bb6eeda1d8abf89aa7d4cc46ae77f7


我曾问过我的咨询师:那么我该怎么办?


他说:我唯一能教你的,就是什么也不能给你。


我无法哀怨地哭泣,因为哭泣也是一种转移;我无法愤怒地指责,因为指责也是试图逃避;我无法言语,因为此时的言语都毫无意义;我只能置身于虚空,这种虚空才是我的原点,我一生“作”的开始和终结。


然后,我就有了关于苦难的宗教。


我允许死亡击碎我,撕咬我,践踏我,如同狂风对垃圾所做的;如同烈日对无水之鱼所做的;如同虫子对尸体所做的。


我认同了无意义,所有的意义,其实都是一种防御,然后这些防御会一片片被这个世界回收,直到你回到了生命的起点。


什么叫做无敌?


就是当你无法匹敌的时候,你完全被击败的时候,你所看到的世界。

 

5


心理学调查发现:一个人在遇到灾难时(比如离婚这种事情的时候)就是他自我意识快速增长的时期。


而当我们真正拥有了自我的时候,就是以天地为宗教的时刻;而当我们迷失的时候,一般就是会以幻想为宗教的时刻。


 

http://blog.pic.xiaokui.io/9870ff2361739aae5643c77e722aa39f


爱到绝处便逢生,我的另一个咨询师告诉我:你要相信自己的潜意识。


我说,我怎么能相信它?万一它让我明天就去死怎么办?


现在我明白了。我的潜意识才是我的主宰,不是我拥有它,而是它拥有我。


我所有的痛苦,都来自我的虚妄,试图控制这匹烈马的缰绳,而最终我发现,我不过是它身上的一只跳蚤。


很多人都在问我:我该怎么办?我还能怎么办?


我说:“我也不知道,但我相信,你知道。”


因为走到今天,绝非偶然。


也许一切的痛苦,是因为你已经到了破茧重生的时候;也许你不知道,一切已经是最好的安排,我们只是还没有完成蜕变的过程而已。


而我的任务,就是陪着你度过一切“三无”(无助无望无力)的隧道,如果你有足够的力气,可以找到另外一个宗教,让你的脆弱可以栖息。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部西班牙电影短片《老太与死神》,生死轮回,本来就是不可避免的,片子用幽默、欢快的调子诠释了生死的意义,生(医生)的执着,死(死神)的不放弃,当只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时,其实一切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就如卢老师所说,我们终身都在寻找可以让自己的脆弱,得到栖息的地方!


 

To be or not to be?



 

http://blog.pic.xiaokui.io/ffe63f4e565d7fc68d8a62a450fe62e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