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爱上“团购”?
(2010-08-31 12:16:18)
标签:
团购购物狂成瘾网络购物微博心理咨询消费同事办公室信息网站物质 |
又一篇新京报的采访我的文章……
团购是上瘾吗?
一冉开始团购的第一个月里,每天来敲她家门的团购快递跟排队似的;刘小姐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搜寻当天新的团购信息,更将信息及时分享给办公室同事;张女士将几个团购网的微博加入自己的微博里,自制了一个团购网最新信息集合……大到家庭装修,小到一包零食,6折、1折、0.1折,团购网站一时风光无两。今年6月官方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参与网上购物的用户达1.4亿,在18岁-35岁年龄群体中最为盛行。继淘宝之后,今年以来,千余家团购网站兴起,大有“万物皆可团”的趋势。
团购带来“有话语权”的自我安慰
北大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卢悦反对轻易使用“团购成瘾”这个词,“所谓成瘾,一定要有矛盾冲突,如果没有矛盾冲突,那叫爱好。如果你不接受自己的团购这件事,每次团购都会引发大量的自我谴责和焦虑,坚持一段时间,我可以恭喜你,终于成瘾了。很多强迫症都是伪强迫症,是被社会标准强迫成的。”卢悦说,消费对于大众,往往是一种仪式,一种象征意义。“比如有人追求团购时的那种团队归属感,有人追求便宜本身所带来的成就感,这都是一种很‘爽’的感觉,这种感觉和我们追求其他任何一种快感没什么区别。”
消费的这种仪式感带来了自我安慰,“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不如意时,我们可以联合起来对某种象征着强势的机构或部门发起挑战,我们是有话语权的。”卢悦将团购的兴起看做是平民对特权的挑战,起码获得了一种与权威平等对话的机会。
卢悦点评
●团购能给人提供归属感、价值认同感、关系连接感、物质仪式化的替换感,这可能正是日常生活中个体所缺少却需要的。
●团购或许很快不再流行,但它背后的需要会一直存在,而且一直会寻求表达,只不过它可能会选择一些新的“宿主”来实现和大众的连接感,还有和权威平等谈判的机会和感觉。
■ 对话
上班时间购物带来愉悦感
Q:据英国报道,每周三是职员在上班时间去网站购物的高峰期,而每周六晚上网购的人数降到最低点。是否可以据此将“网购”看成是一种将自己从繁琐工作中暂时解脱出来的途径?
卢悦:我们总会找到各种理由来反抗正常的秩序,上班时间购物会带来一种很轻微的愉悦感和刺激感。
Q:可是囤积一堆有过期限制的打折券,难道不是过度消费吗?
卢悦:社会上有一种心态很可怕,对主动追求爱好的一种“过度标准化”。似乎我们喜欢什么,喜欢到什么程度都应该有一堆规定,这才是过度。集邮算过度吗?我囤积打折票为什么就是过度呢?就像是难过了就狂吃一样,都是弥补内心空虚感的一种自我补偿和安慰,这就是代偿性行为怎么了?只要我乐意,又没妨碍到别人,别人就无权说三道四。
囤积商品也许是掌控生活的代偿行为
Q:人们通过团购囤积商品是不是出于对物质的控制欲?
卢悦:不是,人们对物质没有兴趣,人们是对物质背后代表的东西感兴趣。
Q:它是什么?
卢悦:是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无法和人讨价还价,我们只好到可以讨价还价的地方去寻找这种出口。还有就是和大众某种程度上寻求一致,这种一致是为了寻求一种连接感。
寻找“同好”其实是寻找对自我的肯定
Q:和什么连接?
卢悦:所谓“同好”。不要小看这种肯定,当这个肯定乘以1000个人的时候,是一种很强烈的肯定。这让我们看到自己不是孤独的。
Q:爱吃同一家餐厅的同好吗?这种“同好”似乎没法真正面对面交流。
卢悦:那也比无人问津好。很多人会迷上团购,让这些微弱的连接变成更强烈的连接。比如,陌生人见面一定会寻求某种连接点,同乡,或者共同认识的人,两人会因为这种微弱的共同点而感觉到连接感。还有你看电视上经常做一个广告,让你输入自己的名字或者生日,发到某个号码,就能知道这世界上多少人跟你同名同姓或同年同月同日生。这个广告一直播,说明它是赚钱的,为什么能赚钱呢?这些人跟你重名和你有什么关系啊?可是就有人会想知道。“同好”是分层次的,“可以交流”是要花精力、时间和空间成本的,不是每个人都有时空和精力去发展这种“同好”。
购物是独乐乐,团购是众乐乐
Q:团购网上低至一折的折扣也是吸引消费者如潮的重要原因吧?
卢悦:很多人喜欢讨价还价,不是他没钱,而是他追求这种成就感,或者直接说了,追求这种非常爽的快感。购物就像是小孩子没有奶吃了,就嘬奶嘴。
Q:那团购狂和购物狂本身有什么异同呢?比如说我就是个购物狂,但我从来不团购。
卢悦:团购狂和购物狂的共性是都用物质来代偿内心的空虚感。区别在于独乐乐和众乐乐,独乐乐在于你的爱好纯粹在于自己嘬奶嘴,而众乐乐的重点在于发现大家都在嘬,感觉我不是惟一嘬的那个。
如果你愿意,可以加入我们的 婚恋情商提升培训班,卢悦带您一起成长。
著名心理咨询专家卢悦老师,长期在咨询一线工作,素以沟通交流表达与深度自我觉察见长。在五个月时间里,小组成员每周不仅可以每周都与卢老师学习与交流还可以通过团体学习,而拥有一个学习的氛围,
欢迎加入我们的行列!
培训内容
二十次培训项目
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30分,总计20次,为期5个月。
内容 |
课时(小时) |
次数 |
方式 |
备注 |
1. |
2.5 |
1 |
授课 |
|
2. |
2.5 |
2 |
授课 |
|
3. |
5 |
3~4 |
授课 |
|
4. |
7.5 |
5~7 |
授课 |
|
5. |
7.5 |
8~10 |
授课+团体 |
|
6. |
7.5 |
11~13 |
授课+团体 |
|
7. |
5 |
14~15 |
授课+团体 |
|
8. |
5 |
16~17 |
授课+团体 |
|
9. |
5 |
18~19 |
授课+团体 |
|
10. |
2.5 |
20 |
团体分享 |
|
如果您愿意加入我们的团队,请联系燕园博思助理郭老师 010-8262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