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婚姻心理啃老障碍异性交往家庭父母性情感恋爱伤害咨询相亲社交 |
前一段时间接受了飞信公司的采访,他们认为现在人们最关心的是有爱不敢,是真的吗?什么时候情感变成了烫手的山芋?
他们将4个小时的采访凝缩为下面两千字,还有好多“精彩”内容没有呈现,好遗憾!
一、 关于异性交往障碍?
我不太喜欢心理疾病的叫法,更应该说它是心理问题。
如果到障碍的程度,主要体现在25-30岁人群,甚至30以上人群,主要因为这一人群进入到适婚年龄,开始正式考虑婚姻问题,但却没有一个有异性的社交圈,只能跟同性相处,甚至成为御宅族,无法在现实中跟异性相处。
这样的人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啃老族,他们跟父母生活,无法离开父母生活,始终保持儿童的状态,比较退型。连相亲的活动都要由父母来进行。他们内心不自信,无法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外界。
二是很早就离开家庭,离群索居,可能是工作狂,比较孤僻。
障碍程度的症状:
跟异性在一起非常紧张,无法跟异性有目光的接触,无法进入有异性在的场所,见到异性会脸红、结巴、窒息等,外在表现是这些,心理还有不同的症状。
内心敏感、自卑
原因:
1)父母的模板不好,父母间充满冷战、争吵,或遭受家庭暴力,从小就被灌输婚姻是个很糟糕、可怕的东西,男女相处是件很不确定、充满危险和伤害的事情。但到了一定年龄,他渴望摆脱孤独的欲望很强烈,可他在前20年的生活里反复目睹悲惨的画面,所以内心会很困扰。
2)儿时在性方面有伤害,比如猥亵等事情,又没得到及时处理。
3)情感方面的伤害,谈了很多次恋爱,屡屡受挫,每次都遇到同一个问题,时间常了会心灰意懒。
解决的办法:
心理学称它为“未完成事件”。
最重要的是,要承认自己在这方面有问题,需要修养,伤口需要愈合。有很多人不愿面对自己的问题,主要是一种回避和麻木、自我欺骗的状态,但同时心里也会感觉痛苦。
等他到了一定年龄,发现用原来的方式无法解决自己的孤独感,就会寻求改变,这往往发生在25-30岁之间。
人到了一定年龄有不同的生活的任务要去实现,比如20-30岁要谈恋爱;30-40岁之间则是繁衍、建立家庭的任务;40-50岁就是对人生很从容的感觉。如果30岁还没完成20岁时的任务,人生的节奏被打乱,那时就会产生自我冲突,就想要去改变,只有想改变的人才能改变。
如果到了障碍的程度,自己是无法解决的,要寻求帮助。要帮助他未完成的事情完成,比如说童年遭受了性侵犯,就回到过去,重新面对这件事情,用他现在的人格力量去改变记忆中的痛苦,这样才能不让过去的事情对现在的他产生影响,把过去的包袱放下。
这类人非常敏感,很容易受到伤害,需要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对于解决的办法没有花俏的方法,不是几个锦囊妙计可以解决的。
二、 异性交往的问题
从社会的角度说,由于整个教育制度的问题使人们产生异性交往的问题。现代社会已经是相当的开放和自由了,但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只有学习,没有任何社交的东西。而在国外在,中学就引导孩子走向社会,而不是让学生往封闭的象牙塔里。在我国就会发现,越是高学历的,在感情生活中越是一片空白,很多高收入高学历的金领在30多岁还在学习如何跟异性交往,这是件很滑稽的事情。应该是从小就要学习如何跟异性交往。如果学生时代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再补课就很不自然了。
社交是件很重要的事情,越是大城市的孩子可能不需要补课,但越是小城市、边缘山区更难解决。
问题的表现:
1),普通人异性交往中最普遍的问题是“怎么解决分歧”,有些感情很好的恋人一旦出现分歧可能就会吵翻天。男性表现在超级理性,女性则比较感性,男女用不同的方式处理问题,同时不能互相接受,分歧只会愈演愈烈。主要因为在小时候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没有跟异性相处的经验,成年后有目的性的跟异性相处,由于男性思维和女性思维的不同,加上没有经验,所以无法解决分歧。
2),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多人都会问自己“什么样的人才是我想要的”。社会上有既定的物质和外在的标准,比如身高、体重、学历等等,但往往按此标准却找不到最合适的人;另外,人跟人会比较,情感演变成了攀比。
3),长期无法走出前一段感情的阴影,希望通过赶紧找一个新的男(女)朋友的来忘记上一段感情,其实这是饮鸩止渴的方式。因为感情结束后需要一个修复期。
4),花花公子(女孩),案例:一个女孩同时有两个男朋友,一个是近乎完美的优秀男人,一个是比较普通的人,她在两个男朋友之间就是两种面貌,跟优秀的男朋友就百依百顺,跟另一个在一起正相反,这样的人是在寻找不同的拼图,过于追求完美,一个人的身上只有一部分是她需要的,所以就在不停寻找。这样的人看起来很潇洒,但其实他们内心是焦灼的,无法踏实的爱一个人。
他们需要一段时间,使焦灼感释放出来,经过不断的撞击后,整合成一个人。追求完美的人,要尝试接受不完美的感觉,慢慢的接受现实。
有什么自我调适的方法?
这是一种行为模式。虽然内心困扰,但这是他们生存的模式,心理学不是一个锦囊妙计的方式,心理学是很痛苦的事,是一种成长,而成长很难。出现以上问题的人,都花了20-30年的时间去成长,是通过看书、看访谈节目等无法解决。
要发现自己的情节,只有发现情节才能决绝问题,有的人怕别人哭,有的人怕听见某个词,心理学叫“情绪团”,就像一个按钮,一按就会爆发。
解决:
1)、了解和接受男女思维的不同。
2)、承认对方有敏感的地方,如果不能帮对方解决,起码不去触及。
3)、了解婚姻、情感对人的意义,婚姻是能解决分歧的,有真正的感情就能解决分歧。
4)、情感是双赢的,不能一直用吃亏的方式讨好对方,这样的不平衡最终会导致情感的消亡。
5)、对婚姻和情感的观念要改变。爱情不是固体,就像股票一样有起有伏。情感有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停的努力。不是结婚了,相爱了就不需要再付出,爱不是一种义务,不是必须的。
6)、接纳对方跟自己的不同。
三、 婚前恐惧症
表现:
婚前爆发,表现为麻木和自我欺骗,事到临头恐慌才爆发。
原因:
这类人大多是选择记忆,有意忘掉儿时家庭不良的记忆,到了结婚前对婚姻恐惧才突然爆发。
说逃避责任等原因都是借口,其实是因为家庭模板不好,整天目睹糟糕的婚姻,小时候受到不良的影响。而且没有建立良好婚姻关系的经验,一方面渴望美好的婚姻,一方面又对婚姻有恐惧心理,而且婚前准备的事情非常多而琐碎,又是集中的出现,也加剧婚前恐惧症的发生。
解决办法:
1)、重新学如何跟异性相处。这样的人在筹备婚礼之前就有很多问题的积攒。
2)、把烦恼宣泄出来。
3)、最真实、原始情绪的表达。说出你的真实感受,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内心,要做心跟心的交流。
最好的心理医生是对方(丈夫或妻子)。对方如果是足够好的倾听者、支持者,那么问题很快会解决。有问题要一起考虑,共同面对问题,互相支持。
这才是婚姻真正的开始,如果能顺利解决,就为婚姻开了个好头,为婚姻建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