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什么成了我生活的杀手
(2009-02-14 14:11:24)
标签:
春节快乐心理恐惧症幸福情结过去父母朋友回家人生酸溜溜比较 |
春节归来,有的人却开始不快乐了。他们在回归城市之后无心工作、怀疑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呢?我们如何才能实现自我救赎?
帅毅,32岁,外企员工
卢悦,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
■ 本期沙龙嘉宾
现象 春节后出现不快乐症候群
春节之前,在搜狐、新浪等各大门户网站的论坛上就有不少人声称自己“患上春节恐惧症”,春节之后,春节恐惧症症候群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变本加厉,演变为“春节不快乐”的心理病毒,认为“这个春节过得不快乐”者此起彼伏。
29岁的公务员陈晋认为“这是个很现实的话题,我这个春节也过得不快乐。”令陈晋感觉不快乐的原因很简单,“回家的时候遇到了以前的女友,感觉她很幸福”。陈晋的这种酸溜溜心理得到不少跟贴者的认同,不仅是之前的恋人,之前的同学、同事甚至同龄亲友的“幸福”都让他们不快乐,而这些不快乐者自身并不是不幸福,像陈晋就写道:“其实我现在的生活也算是挺幸福的,妻子也很贤惠”,陈晋分析自己的心理后认为自己“有点犯贱,也许是因为她的幸福不是我给的缘故吧。”
另一类不快乐者则认为自己的心理刺激来自父辈,春节回到家乡,免不了要走亲访友,28岁的健身教练王磊认为自己的心态本来挺平和的,并不喜欢和别人去比较,过得好过得坏自己承受就行了。但“树欲静而风不止”,王磊说家里人、邻居似乎都非常热衷于比较,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拿别人来和他比较,说得多了,心态平和的王磊也觉得受了刺激了,“我考虑以后春节都不回家了,很多本来没有可比性的东西也放在一起来比较,说得多了,真让人心里不舒服”。
网上众说纷纭,究竟根源何在?记者约请“不快乐者”帅毅参与了本期的心理沙龙,一起来探讨不快乐背后的微妙心理。
■ 心理沙龙
记者:春节回家一趟,很多人不是怀揣着喜悦回到城市,而是带着刺激回来的,比如小帅,什么东西刺激到你了呢?
帅毅: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会被刺激到,因为从我个人目前的生活来看,还是很不错的,收入、职位都不错。但是这次回到家和很多很久不见的朋友聚会,发现当年比我差很多的朋友,现在都通过不同的方式生活得很好,反而是我似乎一个人漂泊在外面,似乎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任何的价值。这种情况在我身边的很多朋友身上都出现了。这让我很期待再次回家却又有些不敢再回去。
因别人倒霉而开心是病态
记者:其实很多人本身的生活是很幸福的,甚至在别人看来是很让人羡慕的,但在回家之后,他们为什么会被刺激呢?
卢悦: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其实春节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反而是一个应激期。回到家乡,意味着回到过去。而所有人都会在过去留下过一些情结,比如和朋友之间、在父母之间。这些情结很容易在这种陌生的重逢当中被重新打开。一旦处理不好,这些旧日的情结就会成为新鲜的心理刺激,甚至影响到我们的现实生活,比如过去的一些情感问题,就有可能影响到今天的婚姻。
实际上,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生活在一种互相比较的文化中。有首歌叫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很多人认为幸福就是只要我过得比你好。我们的幸福观出了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朋友活得很好,我们内心不会开心,相反看到他比较倒霉,我们倒很开心。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的病毒。如果我们的标准是以他人为中心,那么自我何在?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生活在比较中,就不会有真正的爱。
了解自己最真实的幸福
帅毅: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有时候真的会觉得这种心理刺激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强大的影响的。
卢悦:我建议这些人“画幸福小屋”。自己根据自己的房屋结构画一所小屋,然后把幸福指数设为100在小屋子当中分配。比如客厅代表友谊,卧室代表婚姻或者情感,另一间卧室代表父母,书房代表工作等等。在客观的分配之后,你会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幸福源;
另外一个方法是画人生曲线:横坐标是时间线,纵坐标是幸福感,两者相交的点是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把这些点连在一起,就是人生曲线,这样你可以评估自己在过去到底有多幸福。这种对自身幸福的真正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去面对那些心理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