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我的命
(2008-08-30 22:31:58)
标签:
心理心理咨询心理答疑情感答疑孩子妻子男人夭折丧亲危机干预杂谈 |
卢悦老师:
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我的孩子已经“走”了一个多月了。现在每写一个字我都感觉像是用针扎我的心脏。可是我不得不给你写信,我们已经精疲力竭,再这样下去,真怕崩溃了!我的孩子今年8岁,因为一场车祸于一个多月前走了。我的妻子听到噩耗那一刻,彻底崩溃了,没日没夜地哭,成了泪人儿。废寝忘食,什么都做不了。现在憔悴得让人几乎认不出原样了。我只有苦苦撑着,我必须坚强,否则这个家就彻底毁了。整整一个月我没有哭过,我必须救我的妻子。她说如果没有我,她真的想随孩子而去,就是为了我,她才这么痛苦地留在这个世界。有时她跟我说,要不我们一起去死吧。看她那么痛苦,我真的想答应她。我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儿。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妻子走出困境呢?
英武:
我尝试着理解你们的痛苦,但我知道,我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到你们的痛苦。我能知道的是,它是超越人的极限的痛苦和丧失。它如此沉重,让我们无力承受,也不想再坚持下去了。但你能给我写信,就说明,你还在努力寻找出路,你有力量呼救,也有能力反思。
在讨论你的妻子的问题前,我很想关心一下你。你是个男人,看上去似乎要在这场悲剧中承担顶梁柱的角色。你一个月隐忍着悲伤,不允许脆弱的自我的靠近,但你究竟还能支撑多久,甚至可以说,你支撑得越久,对你自己的伤害越大,而且这种伤害还会扩展到你妻子那里。
面对痛苦,选择坚强,这是我们文化中最常用的“话语”。在痛苦刚刚发生时,我们也许可以用隔离的方式,就像运动场上给运动员的伤腿上打“封闭针”一样,我们可以用这种否认避免面对过分沉重的现实。但我们不能依赖这种“封闭”。你不是超人,你的痛苦像波浪一样一次次强烈地冲击着你,让你的“坚强”日益扭曲,它不是真正的坚强,而是一种“勉强”,你一直试图做一些积极的事情,比如照顾妻子,处理孩子的后事,这让你有一种价值感,让你忙于做事,可以忽略和回绝残酷的现实,但情绪就像弹簧,过分压抑,迟早有一天会反弹,如果压得太过分,它会失去弹性,让你再也无法感觉到它,成为情绪上的残疾人。
更重要的是,因为你在这个事件中扮演了一个拯救者和支柱的角色,让你妻子只有扮演悲伤的弱者的可能,而过分的沉溺于哀伤,看到你一直为她忙碌,更增加了她的内疚与无价值感,这让她日益觉得自己只会哭泣,是个失败者。于是你们就成了一对互补的创伤受害者。你日益隔离自己的情感,强迫自己支撑,她日益沉溺于创伤,不可自拔,你们的行为互相“鼓励”着这种倾向,于是你们越陷越深。
想要解开这个死循环,首先要从你自己入手。允许自己的眼泪流下来,允许痛苦的宣泄,你也是人,你也有需要妻子安慰你的时候,而安慰你,会给你妻子带来价值感,这让她不会一再确认她对这个世界毫无意义,她会感觉到有人需要她,而这才会让你们开始走出来。在创伤面前,夫妻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你屡屡提到家,这种互相的守望和相助才是要义,而不是总是单方面的付出。你的妻子需要知道,在如此创伤的时刻,你也需要她的力量。
还有,既然是一个家,你们和已经故去的孩子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孩子在肉体上以及死亡,但在你们的精神世界里,孩子一直存在着,我希望你们能找一个时间对着孩子的遗像说说话,仿佛他还存在,你可以问问他,在另一个世界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是这个样子吗?如果看到你们这个样子,他是开心还是悲伤?我相信孩子一定希望父母能幸福的生活下去,你们的生活需要离去的孩子的祝福,得到这个祝福,生活就能更好的继续下去。
除了你要做的改变外,在一些细节上,我还可以告诉你一些小方法,让你妻子走出抑郁的泥潭:在你妻子沉浸在痛苦中时,你需要做的就是握着她的手,让她睁开眼看你,让她和你对视,这会阻止她一再回到过去,增强她的现实感。如果每次她沉浸在痛苦时,你都给她拥抱,会鼓励她继续“沉”下去。有节制的悲伤需要有节制的陪伴。你要相信妻子会从悲伤中走出来,给她时间,多些耐心,不要把她当成小孩子,让你的妻子渐渐恢复成人的心态,而这需要你真诚的陪伴,看上去你没做什么,但在她身边温柔而冷静地坐着,已经给了她很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