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还能为孩子做点儿什么?

(2006-08-29 18:11:57)
分类: 老子参禅
我们还能为孩子做点儿什么?

2006年8月20日,北京各大新闻媒体报道100多名家长在送孩子报到,因为周围旅店都爆满,只好清华大学操场露宿。一时间,报纸纷纷可怜那些家长的遭遇。可是我不知道那些落榜学生的家长们看到这个新闻做何感想。
露宿操场,当然辛苦一些,可那毕竟是清华大学的操场啊,一家人浩浩荡荡护送孩子上清华,这是何等荣耀,又是何等欣慰,睡操场又如何?
让孩子上个好大学,这是全天下父母的梦寐以求的心愿,但问题是到底有多少孩子能让父母享受到这种“操场露宿权”?
前一阵看到一个新闻说,有一对夫妇去到外面拼命打工,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个比自己更好的未来,他们以为有了钱,孩子就能有个好环境好好学习,当他们发现孩子被网络勾走了魂的时候,他们觉得棍棒更管用,最后他们干脆失手将孩子活活打死。
网络真的是恶魔吗?孩子为什么这么不争气呢?这是家长们最常问的两句话,也许这两句话可以这样表达:从网络中,孩子到底得到了什么?是刺激?是欢乐?是幸福?孩子踯躅于现实与虚幻中,虚幻的魔力在于它可以满足孩子所有在现实中拿不到的东西。
缺少父爱的她可以在网络中找到四十多岁的男人做父亲的替身;无法完成父母的完美期待的他把自己浸泡在网络游戏中完成他的梦想,孩子真的都是网瘾的罪魁祸首吗?
每一个沉湎与网络的孩子身后,都有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
当作为父母的我们,将所有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的时候,我们是否就可以心安理得,没有愧疚?说句极端的话,孩子不是自己走进网络世界的,而是被“逼”进去的。
这一期还有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写的是一个正在高考的孩子因为处于青春期的性苦闷中,被小姐勾引,有了性行为,最后因为无法偿还父亲的如山之爱,将刀对准了自己的生殖器……
沉迷网络和挥刀自宫,都是一种自我毁灭,导致毁灭的是父母的爱太冷淡,太暴戾,太浓厚,太沉重……
有个家长曾给我打电话,用颤抖的声音问我:“从物质上我满足了他所有需要,从精神上我让他知道我有多爱他,可是他还是这样自暴自弃,我还能为他做些什么?”
家长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向听话老实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忽然就变得不可理喻,而且越是成绩出色的孩子,越容易陷入网络不可自拔?
也许因为我们为孩子做了太多,或者说我们为自己做得太多了。我们以为这些爱,是孩子需要的,其实孩子只需要两个字:尊重。
孩子不是我们实现梦想的工具,不是我们发泄婚姻伤害的撒气筒,不是我们豢养的小宠物,不是我们情感空虚的替代品。我们必须允许他长大,给他空间,给他尊严,给他自由。
在现实中被剥夺了自由的孩子,只能走向虚拟,那里他可以找到虚拟的自由,虚拟的爱,虚拟的尊严和虚拟的平等,我们越剥夺,他们陷得越深,我们越不尊重他们的人格,他们就越抵制让他感到痛苦的现实。
我们还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
不要再让孩子伤心。不要让孩子觉得爱是有条件的,不要让孩子觉得家长的婚姻问题,都是自己的错,更不要将孩子的尊严剥夺得一光二净。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做这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