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北京中关村中国技术大厦易到用车办公室,易到用车创始人、 CEO周航指着玻璃墙幕问笔者:看看,还不错吧!玻璃墙幕由背光打亮,随时可更换的各式微博体短句闪耀墙幕,其中不乏调侃周航的内容。
周航向笔者透露, 1月15 日,易到用车将在北京举行发布会,正式公布融资细节,同时发布公司战略,包括携程的投资与合作。
易到用车给予携程的想象空间尚不止业务补位,也在于 O2O入口:易到用车拥有线上支付、适时计费、服务全程跟踪等 O2O关键流程与环节,与位置结合,是完美的 O2O入口,实现线上用户大数据与线下海量服务的对接。
通过汽车打O2O入口主意的公司不止携程,还有阿里与腾讯。
1 月2日,嘀嘀打车获得 1亿美元C 轮融资,中信产业基金领投 6000万美元,腾讯跟投3000万美元,上一轮腾讯已经投资嘀嘀打车 1500万美元。
去年底,阿里集团宣布收购大黄蜂。阿里集团称,大黄蜂被收购后将与快的打车整合,阿里集团将投入 1亿美元,支持合并后的快的打车发展。
O2O 入口狂想已经激起一片硝烟,参与抢车大战将远不止三大巨头。
O2O新故事
易到用车创立于 2010年5 月,是中国第一家专业提供专乘约租车服务的电子商务网站,服务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49大城市。
易到用车此前共融资 3轮:天使轮获徐小平真格基金投资; 2011年8 月A轮融资,获得晨兴创投、美国高通风险投资公司千万美元级投资; 2013年4 月B轮投资,获得晨兴创投、美国高通、宽带资本 2000万美元投资。
与携程源缘始于梁建章复出: 2013年2 月,携程任命公司董事长梁建章兼任 CEO。事实上,2012 年5月,梁建章学习期满之后,就开始主导携程业务转型。 2012年底,携程与易到用车接触,希望它为携程的酒店、机票服务提供用车服务,比如送机、接机服务等。
2013 年7月双方正式开始合作,在携程移动端的用车频道上, PC端上与机票、酒店服务相关的服务推荐中,易到用车会成为用户的选择之一。除了易到用车之外,携程还签约了数量众多的线下汽车租赁公司。
易到用车则不同,通过数据接口的方式打通携程、易到用车、租车公司、司机,沟通适时完成,随时退订。与之伴生的另外一个好处则是,易到用车不需要复杂的沟通,可以降低运营成本。
在接触过程中,携程了解到易到用车有融资需求,于是要求融资。周航的想法则是:携程投资是战略投资,不仅带着钱进来,还带着携程的资源进来,与一般的财务投资者相比,引入携程对易到用车的业务拓展更有好处。
周航为易到用车规划另一个前景则是 O2O:目前O2O 模式可分为两类,一是团购模式,本质是在线上通过极其高的折扣提前锁定用户需求,把流量导向线下商家;另一种模式则是优惠券,通过优惠锁定潜在用户。
上述两种模式的共同之处是让消费者找服务,周航谋划的 O2O让服务找消费者,人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不被优惠、折扣牵着鼻子走。就象其用车服务一样,只需要打开手机客户端,司机与车辆就会主动与消费者联系。
2014 年互联网热点是什么?光谷咖啡创始人李儒雄(另一联合创始人为小米科技的雷军)说了三个,分别是 O2O、互联网金融、移动游戏。
汽车网事
携程投资易到用车后,双方将在如下几个纬度推进合作。
民航局机场司公开批露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3年底,中国民用运输机场有 183个,携程基本全部提供服务,易到用车要快速拓展至这 183个城市。
三是账号打通环节,易到用车的账户可以登陆携程,携程的账号也可以直接登际易到用车。同时鼓励消费者用携程的账户来支付易到用车服务,携程绑定信用卡的用户超过 1000万人,一年订单量在7000万至 8000万之间,用户已经形成了信用卡支付的习惯,这对于易到用车拓展业务很有帮助。周航表示,易到用车目前约有数十万绑定信用卡账户。
近日,Uber的财报数据泄漏, 13年的毛营收大约为10.68亿美元,营收中毛营收 20%,即Uber 全年营收可能超过 2亿美元。
在今年正在举行的拉期维加斯 CES上,全球十大汽车厂商有九大汽车厂商都在 CES上搭建了展台,以至于参展者戏称“消费电子展变成了汽车展”。事实上,从 2011年开始,CES 就开始有了三个特点,一是 IT厂商占比越来越低,微软曾退出过 CES;二是通讯厂商越来越多;三是汽车厂商越来越多。
抢车三国杀
1月15 日的发布会上,主导携程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梁建章也会出席,将在会上详解携程与易到用车的战略合作。
梁建章回归之后,态度十分果断,主断携程告别水泥时代,将原来机场发卡推广的 4000人全部裁掉,引导消费者通过 PC、手机订票。有消息人士对笔者称,梁建章最终会裁掉携程在江苏南通的呼叫中心的 13000名员工。与此对应的则是,移动互联网业务部门从无到有,发展至 1000多人。
1 月15日的发布会上,梁建章要讲一个名为“抢车大战”的新故事。
此轮融资已经是嘀嘀打车获得的第三轮融资。嘀嘀打车曾获得金沙江创投 A轮300 万美元融资,腾讯 1500万美元B 轮投资。消息人士对笔者透露:此轮融资后,嘀嘀打车估值约 5亿美元。
去年11月 26日,阿里集团收购打车软件大黄蜂。双方没有披露收购金额,消息人士透露,收购金额约为 3500万元。大黄蜂将与快的打车整合,阿里集团将投入 1亿美元,支持合并全的快的打车发展。
一位消息人士透露:阿里集团主导了对大黄蜂的收购,此前快的打车并不知情,收购完成之后,快的打车接到两家公司要进行整合的消息,才获悉相关详情。
抢占招车软件市场不是马云、马化腾的目的,他们看中的是招车软件作为 O2O入口的价值:基于庞大用户规模,向其他服务拓展寻求盈利模式,围绕打车用户做精准营销,向用户推送打车目的地的生活服务信息,如餐饮、娱乐、交通、生活等,发掘用户潜在消费需求。
与易到用车式的用车服务不同,招车软件本身盈利的想象空间并不大。未来最可能性的赢利的模式是佣金模式,全国出租车市场额度约 3000亿,空驶率为20至 30%,如果打车类App降低 5%,招车App 的市场就是3000/80%× 5%=187.5亿,分佣金10% ,整个市场不到 20亿。
资金支持只是“二马”抢车大战的一部分,另一支持则是资源支持,按照腾讯的规划,嘀嘀打车将入驻微信,用户将无需下载客户端即可用微信支付打车款,嘀嘀打车自己的客户端也将接入微信支付。这对于微信来说,丰富了支付场景,对于嘀嘀打车来说, 4亿微信用户将成为其潜在可能用户。
快点打车则早已接入支付宝钱包,效果等同于“微信 +嘀嘀打车”。
汽车作为O2O的商业空间目前还止于想象,但入口在哪儿,战争就在哪儿,汽车成为互联网的又一个入口,大佬们的这盘棋才刚开始。
--------
广告插播:侯继勇的微信公众账号“iBroadcast”,长期关注信息产业,关注新技术下的新商业、新社会、新思想、新人类。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