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蔡为民楼势说:商地=坟地?

(2014-03-10 13:30:56)

http://s11/mw690/001j9Koxty6H14ta4oGca&690

王健林欲PK迪斯尼

几乎就在同一天,潘石屹以“由于策略转变,造成手上现金减少”的原因,连(廉

)售上海两栋商业大楼。王健林则高调接受媒体采访,宣称将倾力打造无锡万达城,并“斗志昂扬”的表示“要和上海迪斯尼PK一下”。商业地产前景究竟如何?这两位“商业地产达人”的投资策略又为何如此“南辕北辙”?颇值得探究。

小潘2月28日宣布将上海的SOHO海伦广场及SOHO静安广场,售予金融街控股集团,总销金额为人民币52.3亿元,与之前对外号称的120亿元之预期收益相差甚远,打折幅度已逾“腰斩”(56.42%),说明潘石屹“求去”心情之急切!而另一方面,有“商业地产教父”之称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2月28日参加无锡万达城开工奠基典礼时指出,投资400亿元人民币的无锡万达城是万达文化集团的“2号项目”,建成后将影响全世界!“一号项目”则是投资500亿的青岛东方影城。

同为商业地产大鳄,潘石屹与王健林一张一弛,究竟有何玄机?

王、潘“不是一路人马”

在我看来,这两个人“根本不是一条道上的兄弟”!小潘的商业地产经营主要是针对办公楼产品,习惯在顺境中操作,善于低价整买后,切割高价零售,在过程中赚取价差,从不涉及经营。

这其实是相当聪明的作法,因为谁都知道在通常情况下,商业地产价位之所以低于同地段的住宅地产,不仅仅是因为其持有与交易税费偏高(一旦出售,过半利润会被政府“搜刮”),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营高难度”!

因此,潘石屹在动辄以数十亿元计的高门槛,低价(指的是平均单价远低于周边行情)取得商业用地方面,堪称“呼风唤雨”之大鳄,一般房企难望其项背,可谓是商地食物链的上端。但一旦介入对SOHO中国来说,极其陌生、复杂多变的经营管理,就瞬间成了随时可能面对被吞噬噩运的小虾米,处境只比浮游生物好一些。这正是小潘虽然于前(2012)年8月宣布转型,将“放弃散售模式,改采持有经营”,却始终不见具体行动,甚至被迫“低价”出售手中在建商用物业的本质原因——该两幅地块于2011年4月1日及13日,SOHO中国分别斥资16.34亿、24.7亿元收购,看似中间仍有11.26亿元的价差,但扣除持有成本、税收负担、灰色支出。。。等,其实获利相当有限。

“不得零售”是致命打击

事实上,小潘之所以“忍痛割爱”,除了不善经营之外,更大的致命伤是上海市政府鉴于商业地产切割零售容易形成纠纷、管理不易,及引进企业档次考虑,不允许其切割零售散卖,这才对SOHO中国带来致命性打击,除了脱手套现,小潘其实已无退路。

与之相反的,则是王健林本就以经营见长,并已形成专业与集群效应,两者之间的差距,直不可以道里计。

在我看来,当前商业地产的超常规发展、整体数量明显过剩,数据显示,仅“购物中心”一项,2001~2015年的15年间,全国购物中心增长率预计达到893%,预计从2012~2015的4年间,全国新增购物中心将超过130家,到2015年底将达3885家,如何有效促进销售与运营?注定“不可思议”!

小潘黯然退场

尤其令业内人士感到恐惧与不安的,是加之市场环境与生态蜕变,使过于迅猛、“野蛮生长”的商业地产除了严重供大于过外,更面临难以逆转、“七上八下”之困境。

七上:土地价格、人事费用、招商难度、同质化、电商冲击、竞争同行、空置率=成本激增、远营难度大。

八下:人才数量、进出客流、有效商流(提袋率)、品牌入驻(稀释)、商家管理、服务意识、特色创新、营销水平=生死考验、阵亡几率高!

古语有云: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一“将”指的是不是万达我不知道,“万骨枯”却真像许多商用地产即将发生的悲惨写照。如此说来,一向精明的小潘选择此时“急流勇退”,便在情理之中!

本文于0310日刊载于「理财周刊」

《蔡为民免费讲座邀请函》

政策刀刀见骨,通胀如影随形,先况下该买房还是买房?决策千万难!

蔡老师每周固定期举办讲座,解疑答惑、指点迷津。欢迎对不动产买卖有兴趣与需求者参加。

报名热线:021-51036703

蔡为民讲座现场盛况:http://photo.blog.sina.con.cn/cweimi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