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审题立意与下水文
(2021-06-08 20:51:56)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审题立意与下水文作者:太子头上的博客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山西使用)作文审题立意与下水文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图片
【审题立意】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题目延续了最近几年的出题风格,审题难度不大,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不在立意方面故意刁难考生,思想主题体现时代特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也不回避热点,然而又不是时事热点的简单陈述,经过了一番艺术性加工,使其更具有“语文味道”。
“文以载道”是中华优秀传统,“理想”这一关键词无论放在任何时代都具有切实意义,尤其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他们的“三观”处于重要的培育期,理想教育恰恰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
考前大家都在热议党史学习教育,尽管考题没有直接以“建党一百周年”的词语出现,但是回望这一百年的风雨,每一位革命先辈都是“理想”的践行者,每一位对中华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都是“早立志,立大志”的成功典范,而他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伟大征程皆是如何实现理想的现实教材。
当然,我们不能仅仅写成论“理想”重要性的文章,因为根据原材料,不难发现,尽管关键词是“理想”,但命题人通过扬雄的一段比喻论述,阐明了“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目标,也就是命题人希望考生在写作文时论证这四个方面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抓住其一。
另外,任务驱动的特征还是很明显,“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作,谈上述材料对你的启示。青年使命,青年担当,青年奋斗必定是贯穿全文。
图片
【教师下水文】
早立鸿鹄志,稳走脚下路
麻文
“穿林打叶”声里“吟啸徐行”,自可见“山头斜照却相迎”之美景;“日薄西山”之际“直挂云帆”,也能有“落霞与孤鹜齐飞”之盛况。人生天地间,笑傲风和雨,凭借的就是那一腔鸿鹄之志,那一步一个脚印的行稳致远。
汉代扬雄以射箭譬喻理想,道尽了理想之于人生的意义,讲明了实践之于理想的价值。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一员,我目睹了祖国的日益强大,也亲历了复兴道路的坎坷曲折。一次次我为理想的光辉照耀,一次次我为实现理想的艰难落泪,一次次我为无数青年勇于实践的精神感召。
看,疫情肆虐,多少青年医护逆行抗疫,在与死神的赛跑中,让我们见到生机;看,病床紧缺,多少青年工人春节不休,在汗流浃背里,让我们遇到奇迹;看,火警响起,多少青年战士勇蹈火场,在舍生忘死里,让我们得享安宁……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平凡之人的壮举背后恰恰是那不平凡的理想!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愈加明了“立义”于人生之意义。理想不仅是黑暗年代指引青年奋斗的明灯,更是和平时期激励青年继续奋斗的集结号。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位青年应当早早确立的人生理想吗?
然而,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荆棘丛生,道阻且长,光有一颗澎湃的心是远远不够的。“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艰苦卓绝的锤炼,哪来锋利无比的宝剑?没有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修身,不仅是道德的提升,还应该是知识与能力的积累。
看,惊艳全球的港珠澳大桥横空出世,背后是林鸣团队遭到拒绝后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看,一年19星的北斗卫星熠熠生辉,背后是“北斗人”久久为功的坚持不懈;看,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超级水稻”,背后是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们一生的坚守……“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总是有人在面对前进路上的困难时感慨“秋风秋雨愁煞人”,然而我辈青年却更应该在理想之光的指引下拨云见日,去高唱“我言秋日胜春朝”,去挥洒“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豪情。
我的理想不是“土猪拱白菜”的利己主义,不是未老先衰的躺平主义,而是以先贤为榜样,以爱国为底色,以坚毅为纲领的“行动主义”,因为我坚信“为者必成,行者必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