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中的面包树与米树

标签:
海底两万里面包树米树杂谈 |
分类: 有家有爱 |
面包树的文字如下:
我想说的是面包树,格波罗尔岛上盛产这种树,而我特别留意到了那其中没有核仁的品种,它的马来语名字叫“利马”。
这利马树与其他树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树杆笔直,而且高达 40
英尺。它的树顶端优雅状弯成弧形,且是由多裂片的阔大树叶组成,在一位博物学家的眼中看来,这便充分表明,这种“面包果树”已经非常幸运地在马斯卡林群岛移植成功了。从它那一片青翠的枝叶之中,清楚地显露出其粗大的球形果实,一分米大小,外表粗糙,呈六边形状。这是大自然恩赐给不产小麦地区的有益植物,同时无需耘作,一年之中有
8 个月的时间均结出果实。
这些果子,尼德·兰对之非常熟悉,在他以前的多次旅行之中,他就已经吃过了。因此,他懂得如何调制这种可食的物质。于是,他一看见这些果子,其食欲就被引发了,他就再也按耐不住了。
“先生,”他对我说道,“如果不尝一点面包树上的面团,那不如让我死掉算了!”
“尝吧,尼德朋友,那你就随便尝好了。我们来这儿是为了获取经验的,让我们试试看吧。”
“这要不了太多的时间的。”这位加拿大人答道。于是,他拿了透镜,往枯杆上点火,火苗欢快地噼啪作响起来。在这个时候,摩塞尔和我选了面包树上最好的果子摘下来,有些果子尚未达到透熟的程度,厚厚的表皮上蒙上了一层白肉,可几乎没有纤维。其余的则绝大多数变黄了,变成了胶质状态,只在等着摘取了。
这些果实完全没有果核。康塞尔递了 12 个给尼德·兰,他将它们切成了厚片,然后放置在炭火上面,他一面做,一面在不停地说:
“您瞧吧,先生,这面包可真好吃!” “这尤其是当我们很久以来都未曾吃上面包的时候,”康塞尔说道。
“甚至可以说,这已不再是面包了,”这位加拿大人补充说道,“而是美味的糕点。您从来没吃过吗,先生?” “没有吃过,尼德。”
“好吧,那您就做好准备,尝尝这别有风味的东西吧。要是您吃过后不 想再吃,那我就不是普天之下的第一号鱼叉手!”
几分钟过后,果子朝向炭火那一面完全烤热了。里面露出白白的面团, 像似新鲜的面包心,它的味道让人想起了南瓜。
应该承认,这面包的味道好极了,因此,在我吃的时候,的确是怀着极 其浓厚的兴致。
关于米树的介绍是:
这是些西米树,是不用种植就能生长的植物,有如桑树那样,凭着其根 蘖和种子,自然地生长繁殖。
尼德·兰晓得对付这些树的办法。他操起斧头,而且猛挥起来,不一会
儿就将两三棵西米树砍倒在地,从撒布在棕榈叶上的白色粉末,可以得知,这几棵树已经成材了。
我看着他,与其说是以一个饥饿的人的眼神望着他,倒不如说是以一名博物学的眼光看着他干活。一开始,他把每一根树干都剥去一层皮,皮厚有1
英寸,覆盖着一层长长的纤维网,形成一个纠缠不清的线团,有一种胶质般的粉末粘附其上。这粉末,就是西米,是美拉尼西亚居民用来作为主食的一种可食性食物。此刻,尼德·兰只是把树干砍成一块块的,如同是在砍烧柴那般,打算着日后再从树干上将那粉末提取出来,用一块布将粉过滤,使之与纤维丝分开,置放在太阳下晒干水汽,然后便将它放入模中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