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一天上学,妈妈准备好了吗?
回到加州,当然少不了带孩子们拜访她们儿时的老师。
Nini和Gloglo从小就上蒙台梭利学校,因为我喜欢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这间San Marino Montessori School就是她们的启蒙学校。
还记得Nini刚满二周岁时,我就迫不及待地送她上学。照老师的意见和她先说明上学的含义,带她到学校参观,接触老师和同学,了解学校的环境,Nini很开心地接受上学这个概念了。第一天,把她放下的时候,我蹲下来,抱着她和她说再见,告诉她放学的时候来接她回家。Nini紧紧拽住我的手不放心地问:什么时候放学。我解释:“就是吃一次点心,一次午饭,睡一会儿午觉,再一次点心,再玩一会儿,然后妈妈就来接了。”Nini听完后似懂非懂,提出一个要求:“在这里睡午觉,我能不能带着我的小被被。”那是她出生以来一直都陪着她的心理安全物品,她不论到哪里都带着它,直至今天。我当然同意,心里暗暗庆幸Nini居然没有分离焦虑问题,和她拥抱一下走出了教室。
和几乎所有的妈妈一样,我不敢马上离开,而是躲在教室外面,找一个她看不见我,我看得见她的角落,偷偷往教室里张望,看看Nini是怎样渡过她的第一天学生生活。没想到,Nini抱着她的小被子,站在远离老师同学的地方,不肯坐下来,含着眼泪看别人活动。老师走过来想伸手拉她加入同学,她使劲地摆手拒绝,也不说话。这样几次之后,老师也就不再理她了。我只是觉得十分心疼她,我宁愿她象其他小朋友一样放声大哭,将情绪发泄出来,但是就是这种默默忍受的样子实在让做妈妈的心都碎了。我想马上带她回家,又想再等一会儿看看吧。校长走过来,了解了情况后笑着劝我早点回家去,这是每一个孩子和家长都要经历的,末了她还加了一句:“相信我,孩子们很灵敏,他们会感觉到家长在不在教室外,他们的表现会不一样的。”学教育的我当然对这些道理都明白,但做母亲的我就是无法移动我的双脚。Nini在教室内从九点站到十二点午饭时间,我也在门外站了三个小时。实在忍不住了,我进到教室,和老师商量把Nini先接回家。老师虽然不太以为然,但还是让我把Nini带回家了,美国的学校认为孩子是父母的,你有权这么做。就这样,Nini独自上了平生第一天(半天)课。(之前的Playgroup都是父母或保姆带着一起上的)我抱她上车的时候,她才放声大哭起来。
人家说: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很有道理。等到Gloglo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已经经验丰富了。那天,我照样和Gloglo说明了上学如何如何,什么时候接她等等事宜。Gloglo因为看姐姐每天上学放学,十分羡慕,而且也比较心中有数,所以表现得很雀跃,几乎就是只要把我送到学校什么都可以的样子。我很放心,到了教室,我和她拥抱再见,突然Gloglo大声地哭起来,挂在我的脖子上像一只小猴子,怎么都不肯放开我。老师过来,连哄带骗总算把她从我身上接过去了。Gloglo早已经哭得一个小泪人了。老师又重复了当年Nini校长说的话,连哄带骗地把我送出了教室。Gloglo在她身上哭得更凶了。我狠一狠心离开了教室,告诉自己这回可不要心软了,Gloglo的哭声大极了,整个学校都能听得见,我揪着心走到停车场的时候,发现Gloglo的哭声已经嘎然而止了。有点不放心,不知道是不是老师用了什么法子罚她了,我悄悄地回去,偷偷往教室里看,嘿,Gloglo正和一位小同学在那里抓着米在玩呢(他们学校以米代沙给孩子们玩)。Gloglo上了一整天的课,第二天照样哭了五分钟,以后的一个星期每天上学都表演式地哭五分钟。到第二周,她就反过来安慰其他哭鼻子的小朋友了。
孩子就是这么长大的,一晃都小学生了,说起她们小时候的事,她们会拖着长长的尾音:“妈——妈——”表示抗议,但又很好奇想知道多一些,正好趁此机会,一路情景剧一样重新再现一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