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淘宝国子监街——快要失传的小玩意

标签:
雍和宫国子监街孔庙工艺品老北京 |
分类: 北京行行摄摄 |
北京国子监街,旧称成贤街,在这条街上坐落着元明清时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而得名,在这条东西不足500米的小街上还分布着中国第二大孔庙——北京孔庙。
这里真能体会到古老北京城的风貌。古色古香的牌楼,树影斑驳的老巷。与人声鼎沸的雍和宫相比,虽然低调,却有情调。从雍和宫出来对面就是国子监街,门口都是卖香火的小店。朝里走的话人会少很多,道路不是很宽,慢悠悠地散着闲步往里走,感觉相当好。当闹中取静的牌楼出现在眼前时,书卷气也随之溢开。
北京的老东西已经越来越少了像东城区这样保存比较完好的胡同文化真的很不容易。当然,本次主要的工作是淘宝来的。那就是,一些快要失传的手工艺品了,这里不如琉璃厂那边火热,但是价格公道还有的淘。
阿滋楠新浪博客
阿滋楠(旅行、美食线路摄影师)微博
阿滋楠旅行秘籍公众微信号:azinannan
去那里的时候是傍晚了,北京少有的晴朗天气能见度很好,就顺便拍拍云和夕阳下的雍和宫。
以雍和宫为起点走起~
沿着雍和宫墙外头一直向南走,路上遍布了烧香 供佛的店铺~
当然还有一大特色就是遍布了很多算命看风水起名字的店。起名的产业,雍和宫国子监这片已经成了气候,每个铺面都不大,有没有大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0米左右的样子,就到了国子监街的路口,此时请右转~
雍和宫的香火很旺,可说是香宫。香气透到成贤街,越往里走,香气似乎是越浓。但有了变化。这香气香得深了、香得静了,那是孔庙里的柏树香和国子监里的书香。
这一条街有两个名字,街口的二柱三楼式牌楼上,宝蓝底的匾额,有“成贤街”三个大金字。而在街口,却还竖着块路牌,上写“国子监街”。街上的门牌号码,红色的,名片大小,字是白的,白字也分明是“国子监街”。我有些糊涂,这条街该叫“成贤街”呢还是“国子监街”?后来据说它原先叫“成贤街“,后来改名为“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上,漫漶着闲适的气息,大概是与柏树香书香沾亲带故的原因。孔庙的大门豁然开朗,阳光使柏树的阴影绿得化不开。在孔庙大门两边,各有一座下马碑: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几条小胡同小巷插在国子监街两边,在国子监街上东张张,西望望。可以看到一个人从官书院胡同出来,或进去,探头望去是很深的去处。
有时候,我都诧异于自己是不是真的跟猫很有缘,还是说这街里巷里的猫们实在是太多了。
随眼看去,总可以发现她们的身影,泰然自若的闲庭信步。
她刚刚跳到房顶的飞檐上就被我看到了,再然后,学了声猫叫,她扭头看我~~~~~
那么,这只猫,正在我拍这个小服装加工部的时候,从门里懒洋洋的走了出来。
大概是已吃过了晚饭,扭着出来散步的~ 在门口淡定的东张西望一番跳之夭夭~
顺国子监街一路走,过了孔庙,国子监,路边会有茶馆、书局、咖啡馆、手工店、成衣店。
朝着里面一直走,就是本次淘宝的重点,因为这家店走的比较深一些,所以才可以称之为淘。
这个店的老板除了卖,自己也还做一些,他自己做的一些泥人就卖的比较便宜了。
还没进门,门口就有这个大兔子。小孩子前面拉着跑,里面是可以点上灯的。
传统的泥人小玩意和泥人面具,这其中有一些花样别的地方很少见。
今年是兔年,老北京泥人——兔爷,分外畅销。这是北京老传统玩具,很多老城区的工艺品店里都有卖。
买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看画工,兔爷产量大比较常见,但是画工的产品就千丝万缕了,有的粗糙有的细致,画派还各不相同。这家店的兔爷有两个派系,有一种画的很细致。兔爷有不同的样式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寓意:
坐象兔爷,象与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
坐虎兔爷,虎为百兽之王,是统帅,寓意事业兴盛,人脉广博。
麒麟兔爷,因麒麟吐书的典故而流传,象征着学识广博,学业有成。
坐葫芦兔爷,因葫芦与福禄同音,象征着福禄双全。
布艺兔宝宝,过年大热的玩具
小泥卡通十二生肖,这个属于现代改良版的造型。
虽然可爱,收藏价值差点,十几二十块钱一对还是比较便宜的。
桌子上摆的一堆皮影 如果把家里装修的古典些,在墙上挂几幅,会非常滴有感觉~
我在老板货架子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这只布猫,她躲在那里身上还缠着绳子。
这是我最想最想买回家的一个玩意~ 可惜老板不卖~
这是他从一个老太太手里收来的,只此一件的成为了他自己的收藏品。
这个东西是什么呢?他说这么久以来我是去他店里第三个知道她的用处的人。
呵呵,这是旧时候,老一辈人做被子或褥子的时候用来拉直画线的工具~ 一些针还可以直接插在上面免得丢了。
好喜欢,可是不能带回家了。合影留念满足一下~
泥塑小狮子,颜色很喜兴,大红色和大绿色各一,配成一对放家桌子上可爱又镇宅。
他们的尾巴上有洞还可以用嘴吹响。手工很精细,50块钱一只。
这个胖嘟嘟的鸟也是可以吹响的泥塑小玩意 很喜欢他上面的色彩花纹
这套泥塑,有个美好的寓意。
他们是两个分开的小摆设,但是把小猴子放马背上就讨了好彩头了——马上封侯
马有五彩——蓝 白 红 黄 黑
这里还有桐油纸伞,刚撑开他的时候我想起了倩女幽魂里的书生,活活~。虽然这不算得是老北京的东西,也算是历史很久远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了,起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主要雨具。上了桐油便不怕雨淋,如果现在,雨天,打这样一把伞在街上走,一定回头率超高。
这套狮子也是老板收回来的非卖品
放在架子上虽然不显眼,主要的关键是不懂里面有玄机。草扎成的狮子极轻,上面画了油彩加了装饰。
放在铜盘子上面,用木棒轻敲盘子,两个狮子就会在盘子上面摇头晃脑的溜达了~ 这种失传的玩意很不好找来,具体学名应该叫什么呢?
这个小玩具让我想起了童年 翻花儿
甩两下就变花样,简单的快乐
小时候,我拿这个藏过我的玻璃球和玻璃小耳环。
铁皮跳青蛙,转两圈上劲后就自己跳。
我记得我曾经那只被踩坏了掉了只腿~~~~~
万花筒 当年很奇怪为什么里面的花可以变来变去,又奇怪他们是怎么到里面的。
于是,拆开了看。原来里面是没有花的,只是一堆五颜六色的小纸片~~~
明白了,却装不回去了。。。
搜罗了一堆,兴致满满的回家。要是被爸妈看见,肯定会不屑滴说这不都你小时候玩不要的东西吗?
嗯~
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东西在此时是如此的不经意,若干年后发现他们却是如此的宝贝。
我想我淘的是童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