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对立”观点

(2013-03-15 12:01:37)
标签:

程如何

孔子就

益处

更多

天意

分类: 王艺潼(丫丫)的文章

说“对立”观点

王艺潼(16岁)

写小说写到男主角一分为二,一为理智,一为情感。两种思绪的互博与对抗,而我作为作者跳出了两种任何一种思绪,操纵着两种思维的辩论。慢慢写的竟然把我自己陷入了困境,我发现竟然没有办法真正的判定孰对孰错。真是有趣!

 

现实中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看法,并且会有人认同,但是同时还会有相对立的看法出现,并把自己的观点看法说的也头头是道。简·奥斯汀写的《理智与情感》中,姐妹二人同时面临爱情的打击,可是选择的面对方式却截然不同。不管是姐姐的理性对待,还是妹妹的感性对待,都是正常的反应。而这两种反应却又是天壤之别!

 

唔,想想看还有哪些大人物的观点是对立的呢?古往今来国内海外的对立矛盾观点太多了,而就我所了解的两位大家的观点,恰巧也是矛盾的——老子的道家,与孔子的儒家!

 

孔子说“礼是国之大本”,老子说“礼是道之皮,乱之首”;孔子说“君子之政,举贤用能”,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孔子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老子说“清静无为,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这都是对立的观点,老子说无为而治,孔子却说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就不能去端正别人,其国家也无法治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到底孰对孰错呢?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来看,显然汉武帝推崇的是孔子的儒学。而为何孔子的儒术能让帝王如此推崇?在我想来,大概是孔子的儒学规范人的行为举止做派思想,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对于当时帝王的集中权利有所益处,毕竟孔子的儒学是“忠君报国、律己”等思想。帝王用的不过是儒术来控制人的思想罢了!

 

而老子的道家思想,显然不适用于帝王之术。孙子兵法有云:“……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这里的“道”与“上”指的自然是帝王,帝王之命即是“道”。将士的思想与皇帝达到统一,唯皇帝命是从,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帝王专制的权利!

 

而此道非黄老之道,更多的是与孔子的儒术不谋而合,都是忠君之说。

 

老子终究是道家,而老子的“道”超出了世间万物,“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的思想贯穿了宇宙,一切的“有”,都是建立在“无”之上,“无”衍生的“有”。

 

而孔子的思想,自然是从“无”中建立的“有”。如此一比,老子与孔子就不可同日而语了,老子的思想是“无”,而“无”囊括了“有”,“有”是建立在“无”之上。而我等凡夫俗子与孔子的思想自然又是云泥之差、仙凡之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子与孔子的想法是可以融合的,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之语。

 

老子的论述是让人看透事务的本质,一切皆为虚,如此才有的实;而孔子的论述,却是把人的思想给束缚住了!老子是探索未知领域,而孔子是修身律己。

 

再举一例,荀子论述的“人性本恶”之说,与孟子论述的“人性本善”之说,又是一个对立的观点。

 

而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呢?“人之初,性本善”之说,无外乎是劝人向善,怀仁心,行善举。当某个人偷了摸了抢了,你可以对他说:“人之初,性本善”,意在让他改邪归正,告诉他他本性是善的。如果告诉他“人之初,性本恶”呢?无非告诉他,你犯如此罪责,是因你先天因素怪不得你,咱们还可以重新向善!那么多人性本恶的,都能律己向善了,为何你就不能?

 

咦?让我如此一说,“人性本恶”与“人性本善”之说,岂不是大同小异?然矣!

 

当你站在岔路口,在你面前有两条路,等你抉择的时候,你选择了其中一条,成功走向了终点。就认为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是没有错的,如果选择了那条路,必然不能成功达到终点。然而,却不是这样!如果你再试试看选择另一条路呢?达到的还是你现在所站的终点!

 

路况不同,目的地却是相同,只在于你的选择!

 

就像这些对立的观点,不管你选择的是哪一个,最终的结果都不会有何大的差别。观点长短之处可相互融合,没必要非弄出个孰对孰错,能用于实际并带来益处的观点,就是对的!

 

人生有选择的权利,命运说是天定,实际天定的不过是结局,而你自己掌握的是你在岔路口的选择,不管过程如何,结局都已经在那里。

http://s14/mw690/47792a6ctd8d348b37ba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