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医药经济报领袖 |
分类: 热点关注,酷评妙论 |
医药经济报2007年4月11日
■黄东临
近一两年来,大型制药企业高层变动频频,有的是出于战略需要,有的正值新旧交替,有的是临危受命,有的一时还找不到合适的掌门人。
在过去不到两年的短短时间里,5个大型制药巨头先后更换了CEO,虽然这些交接有的平稳,有的仓促,但是在这个全球制药产业增长乏力的“寒冬”里,如此频繁地易帅或许正是行业即将改革的一个信号。
可以想见的是,在未来的12个月里,制药企业更换一把手的现象仍会继续:百时美施贵宝需要一位稳健的舵手带领公司度过难关,葛兰素史克CEO皮埃尔·加里尔将于2008年退休,其继任者也呼之欲出。
在管理专家的心目中,一名优秀的CEO应当能把握时机,拥有相当的才干与独特的个人魅力,必须能“在特定时刻满足公司发展需要”。如今,企业对CEO的要求已经超过了上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初的水平,在任何一个行业里,担任公司一把手的人物必须掌握一系列的基本技能,并能整合这些技能领导整个团队。
在这个“内忧外患”的制药行业里,CEO们对内要能优化组织,且知人善任,在面对公司裁员或销售停滞的逆境时,依然能激发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对外要灵活应对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如新崛起的仿制药竞争,小心翼翼的药品评审官员,以及对药品要求愈来愈苛刻的消费者。
战略转移,疑人不用
在辉瑞,前CEO汉克·马金龙即将退休以前,公司共有3名副董事长角逐他的位置。杰弗里·金德勒成了最后的赢家。值得注意的是,较之其他两位候选人,金德勒在辉瑞的供职时间明显较短,而且他原先的职务不过是首席法律顾问,这在业内相当罕见。
选择金德勒不难看出企业未来的战略转移。如同行业评论家所分析的那样,“辉瑞董事会已经充分预见到公司未来必须要面临的变革”,果然,金德勒上任之初就开始对公司高级管理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变了辉瑞未来研发与上市新药的思路。
鉴于金德勒的履新时间相当有限,那些打上其个人烙印的改革才刚刚开始,这些行动在业界颇多争议。华尔街对金德勒改革褒贬不一,其未来业绩有待时间检验。
新老交替,平静交接
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高层变动的最佳状态是顺利交接,为此,不少制药企业制定了详尽的交接计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