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家:治愈“以药养医”先除公立医院垄断

(2007-03-02 17:11:22)
分类: 热点关注,酷评妙论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赵何娟】 
  对于国家发改委提出的五年内改变“以药养医”局面的目标,业内人士表示了担忧。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17日,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以药养医”是长期形成的结果,要从根本体制上解决,就要改变目前公立医院高度垄断的局面。
 
 
 
现在全国90%以上的卫生资源都被公立医院垄断。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一位官员同时表示,药品收入利益分配格局中,医院非透明收入占据了整个药品价格的50%,其中医院获取的药品差价占30%,从生产企业获得的赞助占5%,医生个人灰色收入占了15%。此外药品出厂价仅占不到30%,流通环节占20%。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比例分配格局下,我们才会有今天各方都反映药品价格奇高,而药品生产企业利润很低,甚至亏损的局面。”
  上述官员表示,目前中国80%的药品是通过医院销售出去的。“目前,企业对医院和药店销售药品,采用两种价格体系。”所以医院和零售药店之间现在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竞争。
  药品价格从1996年开始就进入了加强监管的时期,药品招标采购也从2001年开始全面推广,但无论是行政限价手段,还是市场招标采购的竞争手段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药品价格问题。
  殷大奎表示,目前公立医院的补偿有三个渠道:财政、医疗服务、药品。财政补助现在不足8%,而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长期实行低价政策,所以药品的差价收益和医生个人灰色收入成为医生和医院的主要补贴。药品差价收入占医院收入的50%。
  发改委价格司上述官员表示,很多企业不具备市场经营的能力,也不具备药品的研发能力,只是大量地通过底价包销的方式,把自己沦为了一个简单的药品加工厂,用低价来冲击市场。流通领域近1万家企业,多数是个人承包、挂靠经营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存在,在客观上也引发了市场竞争的无序。
  然而,他也表示,根本原因还是在最终零售环节,缺乏真正的竞争机制。
  “我个人觉得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推进体制和机制的改革,真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了,费用才能降低。”上述官员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