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我的故事之榆林老白
(2013-01-04 20:57:39)
标签:
莫言讲故事的人我的故事情感 |
分类: 文学随笔 |
印象中的陕北,是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到了榆林,我诧异不已,美丽的无定河让我第一次对“塞上江南”有了深刻的感受,历史悠久的榆林古城让我接受了一次文化熏陶。老白就是我在榆林认识的一个鲜活的乡土文化人。
1998年的夏天,我以遥感工程专家的身份陪同中央台的王记者,沿着陕京一线管道作实地采访,为科普宣传报道拍摄素材。老白是巡线工,成为我们此行陕西段的陪同。
老白是陕北人,但与我印象中的传统陕北人形象迥异。红黑的脸膛,矮胖的身材,豪爽中透着狡黠,粗俗中带着文雅。王记者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我没想到,见面没多久,王记者就被老白“征服”了,直喊他“白老师”。老白倒也爽快,说是听不惯老师的雅号,还是喊老白吧。
说是“老”,其实老白才40来岁。老白自嘲地说,我种了20多年的地,风吹日晒的,显老。别看俺脸上皱纹多,沟沟坎坎的,可里面都是黄土文化咧。
老白是个陕北通,虽说长得土气,可对陕北风土人情了如指掌,对黄土高坡的人文历史更是津津乐道,俨然一个文化人的模样。每到一处,老白都操着陕北话侃上一通,轻松诙谐。我们被老白逗得乐不可支,而他在一旁只是憨憨地笑,一副很得意的样子。
那天,我们在途中赶上了雨。乐呵呵的老白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见雨越下越大,便跳下车去,说了声我到那边看看,就冒雨走了。我们在车里等了半个多小时,老白才回来,浑身湿漉漉的。那里曾发生过滑坡,我们采取了加固措施,我去检查检查。老白一本正经地说道。
巡线是很苦焦的活儿。老白感叹道。我们这里有不少巡线工,每天要走上几十里的山路,沿线查看。陕京线连着北京呢!安全供气是大事,马虎不得!晴天还好,雨天就麻烦了。雨水一冲,管线容易暴露出来,很危险的。
那几年,我一直搞油气管道的工程选线研究,对陕京线自然很熟悉,但都是纸上谈兵。像老白这样的巡线工,还是第一次接触。研究报告里预测的那些地质灾害,变成了眼前的现实。
在老白的指挥下,我们做起了巡线检查。车到一片黄土区时,老白突然大喊一声“不好!”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了一大段裸露的管线悬在那里。我急着说,那是黄土湿陷造成的!老白赞许道,你还挺专业的嘛!然后,他赶紧下车,疾步跑过去,仔细地检查、记录。
寻完线路,天色已晚。老白略显疲惫地说,陕京线投产半年多了,巡线工们不管黄土漫天,还是风雨交加,都坚守着自己的阵地。我们巡线工都知道,管线是通往首都的。可我们大部分人还从没去过北京,也不知道天然气咋用呢。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不知道老白现在咋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