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真好,艳阳高照,照得暖洋洋的。午饭后,绕着主楼前广场散步,我真有些真舍不得走进办公楼。虽然不见桃红柳绿,但已感觉到春风拂面了。走着走着,忽然想到了“九九”的话题。
去冬今春,给人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冷”。若是往年,此季节该是暖和多了。昨天,中国气象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说是在刚刚过去的冬季(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我国平均气温创下近27年来最低值,是一个气温异常偏低的冷冬。果然也!专家讲到,在这个冬季,我国北方干冷、南方湿冷,平均气温-4.8℃,较常年同期偏低1.0℃。
按照传统说法,北方的“冬九九”刚刚过去。九九一过,天气就该暖活了,真的进入春天了。
走在春日的暖阳里,我忽然想起了一首老歌《九九艳阳天》,电影《柳堡的故事》的插曲。不少人以为,《九九艳阳天》描述的是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其实不然,歌曲描述的就是江南的初春季节。
中国古代将冬至及冬至后的81天,分为9个段落,每个段落各9天,每9天为“一九”,按次序定名为“一九”、“二九”……“九九”,称为“冬九九”,是一年中气温由较低过渡到最冷、再逐渐回暖的一段时间,一般从冬至那天开始,到惊蛰前后结束。
电影《柳堡的故事》一开头,就表明了故事发生在1944年的春天。《九九艳阳天》唱到: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哪,蚕豆花儿香啊麦苗儿鲜,描述的正是春耕时节的农村忙碌景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