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在记忆中淡忘的时候,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脚步已经临近了。


说心里话,北京奥运会给我留下的记忆并不是那么的深刻,留给中国、留给北京的遗产到底有多少真的说不清楚。除了外地游客、周边北京居民光临鸟巢、水立方,还有多少北京人会去奥运公园?茶余饭后,究竟多少人还会对北京奥运会津津乐道呢?如今,广州亚运会又来了,又有多少中国人关心、关注它呢?
但是,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却是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虽然过去了整整20年,很多情景依然清晰地印在脑海里,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1990年的春天,我即将大学毕业。在食堂门口,张贴着为亚运捐款的海报。我毫不犹豫地从饭费中挤出10块钱,捐了出去。炎热的7月到来的时候,我已经得知自己可以分到北京。同学们打趣道,你的钱没白捐,可以看亚运会了。我高兴得不得了。
7月15日,我来到了从小就无限向往的首都北京,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北京人。此时的北京,正在以空前的热情迎接亚运会。除了热情,还是热情,单纯得很。同事们都在期待着亚运会的早日到来。刘欢、韦唯演唱的《亚洲雄风》传遍了大街小巷,吉祥物熊猫盼盼随处可见。
亚运会开幕前夕,我和单位同事们、中科院遥感所的专家们一起到冀东油田出差,进行野外遥感光谱数据采集分析。坐火车从唐山回北京时,我们遇到了一点小插曲。当时有一个限制外地人进北京的规定,就是亚运会期间,外地人进北京必须持有县团级证明,而外出的北京人买返京火车票只需出具北京身份证即可。一个手持市级证明的老先生对着售票窗口大声嚷嚷,为什么不让我买票?!我顿时紧张了起来,因为我的北京身份证还没有办下来。还是中科院的专家有招儿。同行中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先给自己买了票,过了一会儿,又到窗口替我买了一张票。整个过程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而那个老头气鼓鼓地走了,不知为什么,售票员就是不买票给他。进站时,售票员也没有让我出具身份证。我顺利地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到了车上,我才发现,整个车厢几乎没有乘客,我们一行人高兴坏了,一个人占据好几排座位,坐着、躺着,从来没有坐过这么宽敞的火车!
亚运会的票并不难买,可以个人买,也可以单位集体买,而集体买还能半价。我在单位买了田径、羽毛球、排球的票,印象中,田径预赛的半价票只有一块钱。男足决赛、体操、游泳、拳击等项目的票比较紧俏,我没有买到。一位同事的朋友是曲棍球裁判,我白得了一张曲棍球预赛的票。每一张票、每一场比赛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我和几位同事在奥体中心观看了田径预赛。我们几个兴奋异常,手舞足蹈,看了一阵子体育场田径赛,觉得没有意思,因为距离太远了,诺大的体育场过于空旷,根本看不清楚运动员。于是,我们就在奥体中心到处转悠、拍照。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进入大型的体育中心和现代化的体育场,激动的心情无法表达,即使北京奥运会期间进了鸟巢也没那么的激动。可惜的是,我当时没有机会进到英东游泳馆观看比赛,因为票实在是太紧张。直到今天,我也没有进过英东游泳馆,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我和十几个同事一起坐车到国家体育总局的北京体育馆,集体组织观看羽毛球女团决赛。当时的女一号选手是唐九红。体育馆内人声鼎沸,热闹异常。我和观众们一道,为中国队加油呐喊。最终,中国队夺得了团体冠军。
排球是我同事替我买的,大概才十来块钱吧,因为不是决赛,所以不是很紧俏。但是,后来中国男女排球队双双杀入决赛。我记得好像是赛程作了修改吧,我的那张票成了男女排决赛票。一张票看两场决赛,太值了!我清楚地记得,我下班后就急匆匆地赶往首都体育馆。路上,有很多票贩子举着百元大票。如果我的票买了,可以大赚一把,至少是一个月的收入。可以,我毅然决然地走向赛场。比赛比金钱更重要!那一晚,注定是一个美好的、难忘的夜晚。中国男女排球队双双夺冠,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两枚沉甸甸的金牌!
足球票是很热门的。大家对中国队给予厚望。我的不少同事买了男足的决赛票,就是为了看中国队如何夺得冠军的。可惜、更可恨的是,中国男足太不争气了!居然输给了泰国队,连前四名都没有进入!同事们气愤地把球票撕了,没有去看最后的决赛。我十分庆幸和得意,揶揄他们:我买了排球的预赛票,结果看了决赛,中国队夺得两个冠军;而你们买了足球的决赛票,可中国队连四强都没进!
曲棍球在当时绝对是冷门项目。我拿着同事送给我的球票,在奥体中心东侧的一个很小的训练场观看比赛。赛场冷冷清清,观众寥寥。场上的比赛实在乏味,我没有看完比赛就打道回府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