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舟曲山洪泥石流的地质与人文根源

(2010-08-15 08:45:41)
标签:

舟曲

泥石流

地质学

沉积相

山麓洪积相

择水而居

杂谈

分类: 五彩缤纷

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夺去了千余名同胞的生命。今天,全国下半旗志哀。近期以来,我国多省区也相继发生了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

舟曲山洪泥石流的地质与人文根源

 

舟曲山洪泥石流的地质与人文根源

为什么一场洪水,会夺去这么多同胞的生命?为什么特大泥石流会发生在舟曲?

我是学地质的,想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一下。

一、什么是山麓洪积相?

从沉积学的角度讲,舟曲山洪泥石流属于山麓洪积相,而山麓洪积相沉积是能量最大的陆相地质体之一。我们先弄清楚几个地质学概念:

1、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在不同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

2、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是指沉积岩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海、陆、河、湖、沼泽、冰川、沙漠等的分布及地势的高低),气候条件(包括气候的冷、热、干旱、潮湿),构造条件(包括大地构造背景及沉积盆地的隆起与拗陷),以及沉积介质的物理条件(包括介质的性质:如水、风、冰川、清水、浑水、浊流等,运动方式和能量大小以及水介质的温度和深度)。

3、沉积相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沉积物)特征的综合。

沉积相的分类通常是以自然地理条件为主要依据,并结合沉积岩特征及其它环境条件进行具体划分。在相组和相划分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细分为亚相和微相。

  沉积相的分类

  

  

  

海陆过渡相组

残积相

坡积—坠积相

山麓—洪积相

河流相

湖泊相

沼泽相

沙漠相

冰川相

滨岸相

浅海陆棚相

半深海相

深海相

三角洲相

泻湖相

障壁岛相

潮坪相

河口湾相

 

 

 

 

 

 

 

 

4、山麓—洪积相

当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原地区时,由于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迅速、大量沉积,形成锥状或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锥或洪积扇。因具有山区河流冲积成因的特点,又称冲积扇。随着冲积扇的发展,其范围逐渐扩大,山前冲积扇彼此逐渐联结起来,并掩埋和充填了山前的坡积物和坠积物,形成了环绕山脉的山麓—洪积相。

舟曲山洪泥石流的地质与人文根源

舟曲山洪泥石流的地质与人文根源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讲的,山麓洪积相只是众多沉积相中的一种类型,但如果从社会学、经济学来讲,山麓洪积相就是地质灾害了。由于其能量大,携带物质多,会给山下的居民、环境造成极大损害。

舟曲山洪泥石流的地质与人文根源

舟曲山洪泥石流的地质与人文根源

舟曲山洪泥石流的地质与人文根源

舟曲山洪泥石流的地质与人文根源

二、为什么是舟曲?

我们先看一看舟曲的自然环境。

舟曲是一个有山有水的美丽地方,被称为“陇南桃花源”。也正因有山有水,才为山洪泥石流埋下隐患。

舟曲山洪泥石流的地质与人文根源

舟曲山洪泥石流的地质与人文根源

舟曲山洪泥石流的地质与人文根源

1、地形差异大。舟曲地处南秦岭山区,东南至西北走向的岷山山系贯穿全境,海拔高度在1173-4504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沟壑纵横,高差悬殊,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

2、气候差异大。舟曲属温暖带区,但由于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气候差异性很大,特别是垂直变化明显。舟曲常有“山下桃花盛开,山上白雪皑皑”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现出“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景”的气候特点。

舟曲山洪泥石流的地质与人文根源

3、降水充沛。舟曲,因水得名,因境内有白龙江,藏语称为舟曲。舟曲属陇南山区,水力资源得天独厚,主要为“一江两河”——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三条河流在县境内共有支流40多条,总径流量36.88亿立方米。白龙江在县境内流程为67.5公里,落差420米,年均流量81.9立方米/秒;拱坝河流程78.5公里,落差1800米,年均流量17.44立方米/秒;博峪河流程37.5公里,落差1880米,年均流量8.45立方米/秒。

请注意,舟曲的降水特点是:随着海拨的升高而降水量逐渐增大,同时因植被的关系,在同一高度,拱坝河、博峪河流域降水量大于白龙江流域。拱坝河、博峪河流域的年降水量可达900毫升以上,而白龙江流域的年降水量为500毫升以上。

综上所述,舟曲县位于地势低洼的白龙江流域,属于山洪泥石流或者山麓洪积相的高发区域。

舟曲山洪泥石流的地质与人文根源

舟曲山洪泥石流的地质与人文根源

舟曲山洪泥石流的地质与人文根源

舟曲山洪泥石流的地质与人文根源
  三、中国人的择水而居理念

  择水而居,是中国人传统的居住理念,正所谓在乎山水之间也。但凡山清水美的地方,几乎都有生活的印迹。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鉴于生存的必要,选择了依山傍水的群居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商业、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进入了平原群居时代,到仍有不少人们居住在山水之间,怡然自得。

    久居城市的人们,总是向往青山绿水,但又不想远离城市的所谓文明生活。于是,山与水成为不少富人们的居住理想。可是,当面对曾经山清水美而今却面目疮痍的舟曲时候,我们应该做如何反思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