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误判是偶然,输球是必然

(2010-06-28 12:41:23)
标签:

世界杯

8强

英格兰

德国

误判

裁判

1966年

体育

分类: 缤纷感悟

英格兰1:4输给了德国。我全程观看了比赛,为双方队员的精彩表现喝彩,为德国队的胜利而高兴,也为英格兰被误判感到遗憾。

    赛后甚至赛中,各种为英格兰喊冤的声音此起彼伏。我很不以为然,因为从整场表现来看,德国该赢;从小组赛的表现来看,英格兰该输。这与误判没有多大关系。

    昨晚的德国队打出了很高的水平和气势。4粒进球个个精彩,全部是地面的流畅配合,完全不是传统的高空轰炸。可以讲,德国队打出了拉丁足球的味道,流畅的配合,简洁的传递,高效的进攻,让英格兰焦头烂额,疲于奔命。

    反观英格兰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鲁尼的低迷,杰拉德的无奈,兰帕德的无助,后卫的低级失误……误判是偶然,但输球此必然。即使是2:2,最后输球的依然是英格兰!

    有人说,误判是全场比赛的最大分水岭,此言差矣!且不说误判是足球场上的一部分,仅就当时的态势来看,误判并没有对双方队员乃至整场比赛结果产生多大的影响。英格兰的队员们表现出很高的职业素养,并不像墨西哥球员那样冲动,而是很快地投入比赛之中。哪来的分水岭?拿来的转折点?!

    最不可理喻的是,我们的电视解说员喋喋不休地谈到了什么1966年英德决赛的那个争议性进球。简直是胡乱联系!赛后,我们的新闻媒体居然这样断言——可以预计的是,这个门线球会成为本届世界杯的焦点话题之一,被长久的议论,甚至会作为世界杯历史上的最大误判之一载入史册。

    一派胡言!两个误判有着天壤之别。首先,这个进球不是决定最终比赛结果的进球;其次,这场比赛不是决赛,决定不了冠军的归属;再次,比赛双方不是势均力敌,从一开始,英国就败局已定。

    喜欢凑热闹、瞎起哄的中国媒体们,别跟着白活了!我们应该认真地分析输赢的原因,不该胡乱评论!请看我们的评论是如何瞎忽悠的——

三大社评:裁判帮助德国英格兰为1966年还债

题目本身就是忽悠!!!

    德国队在布隆方丹自由州体育场4比1大胜英格兰队,挺进八强。比赛中,英格兰队的第二个入球被判无效引发了各方的争议。赛后,三大社纷纷发表评论,认为裁判帮了德国实现了这场屠杀,而则为1966年的前尘往事而还债。

    这不是偷换概念吗?请看人家咋说的。

  法新社报道的标题是“裁判帮助德国羞辱英格兰”。德国队4比1狂胜英格兰,也是两队世界杯交锋历史上最大的比分差距,此前德国队曾在1966年世界杯决赛中2比4不敌英格兰。请注意,是“帮助”,并不是“决定”!是“羞辱”,说明了场上的形势和表现的差距。

  法新社认为,英格兰队在上半场本来可以追平比分,兰帕德的射门击中了横梁的下沿后,弹入了球门,越过了球门线大约有一码的距离。不过,乌拉圭籍主裁判拉里昂达本来可以看清楚这次进攻的,但是他却不自信,转而征询边裁的意见,后者给出了进球无效的手势,拉里昂达随即示意进球无效,比赛继续。该社认为,德国队的出色跑动,无情的射门,也是本场比赛大比分出现的原因之一。这才是公正的评价!

  路透社则表示,英格兰和德国再次奉上了一场“经典大战”。德国队的防守反击威胁极大,英格兰队脆弱的防线不堪一击。

  路透社认为,德国队完全应该赢得这场世纪大战。不过当英格兰将比分追成1比2后,由兰帕德打入的一球被误判掉,让这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有些美中不足。

    你看看,还是认为德国该赢得比赛!

  美联社认为,英格兰在为1966年还债。兰帕德的进球完全有效,不过却没有被算。这场比赛最终以德国队4比1获胜告终,这也是1966年两队交锋的逆转,英格兰人为当年的前辈们还了债。看来,只有美国人忽悠了一下。

  比赛的慢镜头显示,兰帕德的进球已经越过了球门线,英格兰队主教练卡佩罗也兴奋地庆祝,不过主裁判却判此球无效。错过此球的英格兰队此后再也没有找到进球机会,除了一次击中门柱。而德国队下半场进入了自己的节奏,利用反击连进两球,将比分锁定为4比1。

http://imgcache.qq.com.qqdiy.info/a/s/m.ph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