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三枪》很闹、很周星驰
(2009-11-05 15:05:07)
标签:
张艺谋三枪小沈阳孙红雷阎妮周星驰贺岁片娱乐 |
分类: 电影电视 |
时间过得真快!眼一闭,2009年快过去了,哼;眼一睁,2010年快来了,哈!贺岁片该上场了。张艺谋也凑热闹了!《三枪拍案惊奇》忽悠了好一阵子了!
张艺谋日前接受记者采访,详细解读了影片片名、悬疑等十大关键词。
一、片名:影片里打了三枪,所以叫《三枪》
《金陵十三钗》已经筹备两年多了。《三枪拍案惊奇》是今年2月份以后才想到的。名字也一早就定好,当时考虑要有商业性,突然想到《三言二拍》,我说我们就“三拍”。正好有一个道具举着把枪,(我们就想)能不能就打三枪?科恩兄弟《血迷宫》里面有关于枪的故事,但是没有限定打几枪,我们就打三枪,所以就叫《三枪拍案惊奇》。
当时想到过给人物起名字。如果符合历史环境的话,起一些历史名字就没什么意思,后来我自己突然就想,那咱们就符号化,叫张三、李四、麻子,按照民间大俗话来叫,大家都觉得挺好。这有点寓言的感觉。
二、改编:自编自导我没这个本事
作为一个电影导演,无论改编一个电影、歌剧、小说、话剧,都随便,改编任何一个故事都没有太大区别。当然,有一类导演人家本事大,可以自编自导,自己担当编剧,我就没有这个本事(笑)。所以我比较擅长用画面讲故事,去寻找一个别人的故事。但是找到故事,要用自己的电影语言讲出来的时候,就会有了创作的快感。就看你加进去多少自己的东西。
科恩兄弟所有作品,几乎我都很喜欢。印象中《血迷宫》是我在戛纳电影节一个展映上看到的,当时还没有翻译,我也听不懂,大概能猜懂这个故事,当时就留给我很强烈的印象。有意思的是,从那个时候一直到我今年2月份决定改编它,我就再没看过,25年再没看过第二遍,完全是脑海中原始印象。决定改以后,才又反复重看。
三、悬疑:不靠故弄玄虚吸引观众
《三枪》最早是纯悬疑的。现在如果要讲类型,应该是喜剧+悬疑。这类风格我第一次拍,也充满了好奇。喜剧阵容完全就是突发奇想。我们老总张伟平从商业角度提议,2月份的时候,小沈阳正火。我一开始认为这是一个风马牛的提议,但后来我又一想,既然要做一个市场的作品,有市场元素为什么不用呢。我马上跟赵本山联系,我先试探,因为我知道小沈阳那时忙急了(笑),很火。后来本山很支持,打电话来就说随便,包括他自己也随便,听从调遣、全面配合,这样给了我信心。后来我大概用了一个星期,跟创作小组在一起讨论,最后认为可以找到方法,把这个喜剧元素加进去,改变人物关系、改变人物性格。悬疑和喜剧元素是一种转化,我完成了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四、颜色:全是穿成花大姐,就是告诉你非真实
说我视觉导演是可以的。从第一部电影开始,我就很强调视觉的强烈感。《三枪》衣服一开始就设计得很艳,所谓红男绿女,小沈阳就是粉红,而且鲜艳的桃红,闫妮就是翠绿,所谓大俗大雅。反正是一个嬉闹剧,可以允许夸张,这样反而解放思想。我们干脆全是穿成花大姐(笑),就是告诉你非真实,你也不要计较。我自己喜欢这种鲜艳的色彩。后来我们在找外景地的时候,找到当地的丹霞地貌,比新疆的火焰山还花,突然发现这个环境跟我们色彩不谋而合,跟服装完全搭调。山都是花的,人还不花吗(笑)?
五、演员:小沈阳很聪明,有潜质
闫妮是第一次合作,我们是老乡。其实我们最早讨论演员的时候,她在我们的视野中,是我们的候选人,但是后来为了确保“二人转”演员的放松和对手戏,才说放弃影视演员。后来又才换了闫妮,她适应很快,来了就演,没有什么酝酿,很聪明,很敢演很投入。她的能力一开始让我很惊讶,我就老开玩笑跟闫妮说“你20来岁跑哪去了,你早该出来了”(笑)。
六、喜剧:我想我笑了,老百姓也会笑
《三枪》是喜、闹、疯,“闹、疯”更重,也是我接触所谓喜剧幽默当中强度最高的。其实“闹”字很容易说,但是很难控制。我的看法就是闹不好就俗。我不敢说我把握的好,但是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尽量做到最好。我界定标准就是我第一次看笑没笑。谁跟我说,导演这儿可能有点俗,我也不听了。因为当时我没想我是导演,我想我笑了,老百姓都会笑,笑了就成功了。
《三枪》一开始一点不像我的电影,除了有强烈的视觉风格,基本上不像我以前的电影。其他部分有点像周星驰那么闹,但是我们并没有像星爷闹那么大,星爷有时候闹的没边没沿(笑)。
七、方言:没有用太土的词
《三枪》不仅有方言还有英语,因为我们开场背景设在丝绸之路,中国人用英语跟他讨价还价,非常有可能这在当年真实。现在看那些旅游的地方,那些农民小贩都会拿英文讨价还价。我们到外国去旅游,中国客人多了,小贩都会说两句中文。我相信在当年的丝绸之路上,拿点英文讨价还价,恐怕是生存之道。
八、爱情:《三枪》不适合用“偷情”这个词
任何电影都要有感情,最终很多问题都源于感情最后结于感情。惊恐、悬疑最后也要终结于感情,这样就搭在人性上,不能只是情节的因果关系。我们经常问,情节为什么这样发生,除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还有就是“我喜欢你,我愿意为你付出……”那时候就是感情问题。
九、压力:90后笑就成功了
拍摄《三枪》没有压力,但最大的压力来自观众。《三枪》一开始方向就是嬉闹剧,这些方面需要费心思,要反复斟酌,要确保。你不确保五分钟笑一次,你没这个能力,那你让谁看?剪完片后还特别请90后来看,他们笑,就成功了。新画面电影公司找了一些,我都不认识,坐了半屋子,80后、90后,主力军,我在旁边看他们哈哈笑。一开始不敢笑,看到张导了,觉得来朝圣。后来,有一个人笑,其他人就忍不住开始笑,就放开了。现场你看到这样的笑声的话,你就放心了,就成功了。
十、计划:说不定也会拍马可·波罗
对于《三枪》的票房预期,我还真不像一般导演在这儿张口说数字,做预测。我只是看到全国院线银幕数字,从《英雄》1000张,到现在接近5000张,电影破亿根本就不是什么神话,每个月都可能发生的事情。三年以后,五年以后,电影破10亿,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完全有可能。
现在筹备有几个不同的题材,包括原来准备的《金陵十三钗》。《山楂树之恋》还没有纳入到准备当中。因为《金陵十三钗》已经好几年了,所以我想还是要准备拍的。我自己很希望跟外国演员有深度合作。因为“南京”这个题材,一个外国人的故事是自然的,其他的故事,比如马可·波罗都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