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幼喜欢文学,偏爱语文。特别是方块汉字,对我充满了诱惑。小时候,家里有一本残缺不全的《水浒传》和数部红色经典小说(时下流行说法),我啃了不知多少遍;父亲有一本50年代的《新华字典》,我爱不释手。现在,我收藏最多的是各类图书,当然还有音像制品;我最多的工具书是《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如今,我也可以说是半个文字工作者了,对语言文字方面的信息自然十分关注。

这不,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病逝,我的悼念文章与众不同,论述了金大中与汉字的关系。视角独特,题材新颖,上了新浪主页。今天一大早,我习惯性浏览新浪网,一条关于文字方面的消息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教育部拟调整44个汉字写法引争议》。
如今的很多人喜欢美化自己,特别是爱美的女士们舍得在自己的脸上花功夫。多贵的化妆品都有人买,多有风险的整容手术都有人做。前一段时间,美国流行乐一代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离世,令无数歌迷扼腕痛惜的同时,围绕MJ整容问题的议论又铺天盖地。中央电视台美女主持人胡蝶被热捧,被网民称为“央视最美女主播”。很快,胡蝶一下子从央视4台并不太引人关注的《今日亚洲》栏目升至央视1台《朝闻天下》栏目。是否有关联呢?我以为,央视被网络忽悠了。据传,蝴蝶曾经数次做过美容手术。不知是否属实?

不管是否有风险,是否有后遗症,整容毕竟给爱美之人带来视觉上的改观和心理上的慰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但是,汉字整形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按照教育部的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等等。据说,这是有关专家倡导的,目的是为了“使汉字更好地遵循统一的规则”。
作为世界上唯一最完整的表意文字,汉字在信息时代表现出了极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价值,很多优势是表音文字所不具备的。同时,汉字是中华文明5000年传承的主要载体,经过无数次的演变,发展至今天,已经是面目全非了,很多汉字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魅力,仅仅成为一个符号。难怪“两会”期间有代表建议恢复繁体字呢。
不管怎样,在信息时代,毕竟方便快捷是第一位的。汉字作为一种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信息化。当代毕升王选功不可没!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它就很好地完成了使命,无须修改;反之,如果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书写不方便的话,就需修改了。
综观此次“整形”的44个汉字,绝大部分都具有通行度高、易于识别的特点,又何必改头换面呢?此次推行新字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方便信息储存和管理,但是,一些字“整形”后反而不规律、不统一,给日常应用徒添麻烦,得不偿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