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夫人一道到华联买东西。我一路走过去锻炼锻炼,夫人晚一点出门,再打车过去。
这几天,单位一直开会。久坐不动,是健康之大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也。鱼肉过甚,亦健康大敌。粗茶淡饭,保平安也。
不知是天冷缘故,还是金融危机原因,商场里冷冷清清,柜台前乏人问津。我和夫人随意转着,为我挑了一件7牌外套和一条纯毛西裤。最后,夫人到地下超市买东西,我在门口的真功夫快餐坐等。
餐厅里冷冷清清,只有一对青年男女在吃饭,我在门口的空座位坐下来,对面有两位老人在闲谈。从神态来看,两位老人大概在70岁上下吧;从穿着打扮来看,两位老人并不算富裕,应该属于低收入阶层吧;但从他们的言谈中,我体会到了一种快乐。本以为他们在闲扯,真没料到他们居然在猜谜语。一个出谜,一个猜,很有意思。
一个不出头,两个不出头,三个不出头,不是不出头,就是不出头。
是“森”,相声里听过。
一竖一边一点。
是“卜”,相声里听过。
看来,老人爱听相声。的确,这些谜语出在侯宝林等相声大师的相声名段。
什么字倒过来写更好?
——猜不出来,哪有倒着写的字?
逢年过节都喜欢写它。
——猜不出来。
是“福”呀!
——那是倒过来看,不是倒过来写。
你这是抬杠。再猜一个:大姑娘的妹妹。
——猜不出来。相声里有,脑子不好使,忘了。
是“姿”。户口本上,长女、次女。
——对、对、对。相声里有。
我再出一个难的,你更猜不出来。
——那不一定。
就这样,两位老人像说对口相声一样,你一言,我一语。
我听得入神。
老人继续猜谜语。
十五夜写休书。猜四种水果。
——不知道。
这条谜语真够难的。我只猜出“梨”,其他三个还真猜不出来。
刚买完东西的第三位老人也来了。三位老人互相打趣。后来,又来了老两口,谈话的主题变成了商品的价格,无非是一些极为便宜的手纸之类的日常用品。听得出来,超市商品的促销、降价等优惠措施,是他们这些低收入人群最关注、也是最欢迎的。
我坐在一旁,饶有兴趣地听着,感受着。收入可能不高,价格或许影响生活,但并未影响他们的快乐心态。能有闲心才猜谜语,能有时间聊聊家常,一份恬淡,一份悠闲,一份快乐。对于我,这是奢望的。
我是一个谜语爱好者,有好谜语一定猜出来。直到回家,我还没有猜出来。后来,只好上网检索,这才找到答案,心中释然。
十五夜写休书——石榴、枣、荸荠、梨。
十五的夜晚写休书,十六(石榴)的早(枣)上就逼(荸)迫妻(荠)子分离(梨)呀!有意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