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氰胺事件点中了中国奶业的死穴
(2008-10-05 08:15:20)
标签:
三聚氰胺三鹿李毅中杂谈 |
分类: 缤纷感悟 |
三鹿奶粉事件在全国引发了巨大的风波,导致了又一轮信任危机。谁该为此买单?政府吗?奶业巨头吗?供应商吗?奶农吗?
李毅中说,不法分子将含氮量高的三聚氰胺添加到原料奶中,造成原料奶蛋白质含量虚高,也暴露出当地在食品质量监管中“存在重大安全漏洞”。
在我国,一些小企业委托大企业加工生产,或者直接采购大企业的产品再改换包装出售,因此不容易追踪销售流向。“这是三聚氰胺流向食品市场的监管死角。从奶站看,目前多数乳制品企业自建奶站比重小,多数为个体奶站,相当一部分奶站证照不全。”
与此同时,由于乳制品企业扩张迅速,相互争夺奶源,就更容易“出现漏洞”。
李毅中说,当局将配合有关部门整顿奶站和乳制品企业,并要求三聚氰胺生产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产品售流向的控制,在三聚氰胺新包装袋上明确标识“严禁用于食品加工业和饲料业”的警示标志。
发生毒奶粉事件后,有网民认为,乳制品企业蒙牛为了快速发展,扶持了大量私人奶站、造成了无序的竞争。结果,蒙牛拥有空前的市场占有率,导致其他品牌复制“蒙牛模式”以生存。出事的三鹿集团近两年就学习蒙牛搞“跨越式发展”,以致河北的奶站多如牛毛,预示了不法行为的出现。
在一般情况下,奶站化验收集奶农的牛奶,再按品质高低,用罐装车混装后运到工厂,让工厂取样化验。李毅中注意到,绝大多数企业因缺少检测三聚氰胺的仪器,委托少数专门机构检验原料奶和产成品。加上检测成本高、速度慢,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
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同财政部和金融部门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给予企业贷款利息补贴等支持,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此外,当局也将要求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大对奶源基地建设的投入和管理,并将完善质量标准和原料奶及乳制品检验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