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的今天,也就是9月22日,是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开幕。

1990年的亚运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洲际的综合性运动会,国人的自豪感、参与度、期待、热情等,绝不亚于今年的奥运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超过了奥运会。有几个比较可说明问题——
1990年,恰逢我大学毕业。我清楚地记得,学校组织同学们为亚运会捐款。我在食堂门口,很自豪地把10元钱投进了募捐箱。毕业前夕,同学们得知我分配到北京工作,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太羡慕你了,可以到北京看亚运会了。我的心里美滋滋的。那种对于亚运会的期盼之情,后来从未有过,就连北京奥运会也没有。当然,捐款的热情也没有了。
到了北京之后,我立刻被浓厚的亚运氛围所包围。吉祥物熊猫盼盼受到所有人的追捧和喜爱,刘欢和韦唯演唱的主题曲《亚洲雄风》早已唱遍大街小巷。而今天的北京奥运会呢,我到现在也分不清楚5个吉祥物到底是谁跟谁,同样是刘欢演唱的主题曲《你和我》受到空前冷落,尽管有国际巨星沙拉·布莱曼的倾情加盟。
虽然我刚刚工作两个月,虽然我囊中羞涩,但是我依然买了不少比赛票,有单位集体买的,有同事托人买的,有自己买的,不像这次的奥运会想尽招数也没有搞到一张票。我看了田径预赛、曲棍球小组赛、男排女排决赛、女子羽毛球决赛,非常过瘾。而这次呢,一场比赛也没捞着看,其实也没有多少现场看比赛的兴趣。坐在家里挺好。
那时候,老百姓的心态普遍很好。经济不太富裕,贫富差距不大,私家车几乎没有,交通顺畅,空气清新,心情愉快。整个北京就像过节一样。而现在呢,交通拥堵,只能限制车辆;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只好关停企业;不和谐因素增多,只好疏堵结合;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防这个防那个的,气氛紧张兮兮。整个北京就像小学生接受老师的一次紧闭一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