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块金牌背后的故事——中国力量势不可挡!

(2008-08-16 07:31:08)
标签:

中国力量

举重

金牌背后

故事

杂谈

分类: 缤纷感悟

中国力量势不可挡!

    我始终以为,中国人是最能忍辱负重的。从小到大,我们都养成了这样的性格。看看为中国争金夺银的举重冠军们,哪个不是从贫困地区和非富裕家庭走出来的?哪个不是抱定吃苦耐劳的心态?

    上小学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被少年体校的举重教练选中,练过好一阵子。他外号叫“小胖子”,我和他关系很不错。我曾经到他训练的地方去过,就是我后来上高中的学校。记得他当时能举80斤,我试了试,举不起来。练和不练不一样。不知什么时候,小胖子不练了,大概是个子长高了吧。

    后来,我的一个邻居家里出了一个举重冠军。他矮敦敦的,胖乎乎,挺可爱的,从小不好好念书,就去济南练举重了,一直练到拿了山东省少年冠军。可是,中国的举重人才实在是太多了,像他这样的,哪个省没有?进不了国家队,只好回家了,大概是当了中学体育老师吧。

    我小姨子的丈夫,我的一位年轻同事,小时候都练过举重,他们都敦敦实实的。据自己说,是因为练了举重长不高。可依我看,还是举重教练慧眼识才,是因为认为你长不高才让你练举重的。记得举重教练到我们学校选人时,先问母亲的身高多少,凡是母亲个子高的,一概不收。

    背后故事

    10人出战北京奥运会9个级别的比赛,带回8枚金牌,中国举重队如此高的夺金率,在中国体育军团的各个项目中估计只有跳水队和乒乓球队能与其抗衡。昨天晚上,中国举重队的表演全部结束了。让我们看看中国举重队“神话”背后的故事。

  基础:普及率高出国外百倍

  任何一个运动项目,普及率高低将直接决定这个项目在该国的运动水平如何。中国举重之所以如此强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举重的普及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奥运冠军陈艳青的教练曹新民说,由于举国体制的原因,我国从事专业举重训练的运动员多达万人,如果算上业余体校的运动员,这个数字接近两万人。从事举重的人多,供教练选材的面也广,这样一来尖子运动员自然比较多。这正是中国举重人才源源不断的重要原因。

    与中国相比,一些国家从事举重的运动员仅有几十个人,好不容易能遇到个尖子运动员,但也无法像中国这样形成集团优势。所以,一些国家只能在一个级别上具备夺冠实力,而中国则是在多个级别上形成集团夺金优势。

  据悉,像泰国的举重队仅有二十来人,这样的规模和中国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一般举重运动开展较好的国家,全国从事举重的运动员也就在一两百人左右。粗略估算,中国举重的普及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00倍左右。

  客观:兴奋剂拦住主要竞争对手

  从雅典奥运会的5枚金牌,到本届奥运会的8枚金牌,中国举重比上一届有了明显进步。这除了和举重队科学训练有很大关系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这次奥运会很多项目的优秀选手都因为兴奋剂问题被禁赛,没有来北京参赛。

  自从加大了反兴奋剂的力度后,一些传统举重强国都栽倒在了“药瓶子”问题上。

  希腊、保加利亚因为各有11人被查出兴奋剂,结果受到国际举联2年到4年不等的禁赛处罚。伊朗和土耳其也都有多名选手因为兴奋剂问题没能来北京参赛。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是土耳其名将穆特鲁了,他的缺席也让龙清泉成功摘下56公斤级的冠军。

  由于国际举联加大了兴奋剂查处力度,无形中帮助中国队扫除了夺冠路上的障碍。这也是本届奥运会中国男举成绩大幅提升的客观因素。

  差距:外国选手多以举重为副业

  这次比赛,我们经常看见很多国外选手的水平和中国运动员差距很大,中国队员还没有出场,其他国家的运动员都已完成了三把试举。有时,中国运动员的抓举成绩甚至比国外选手的挺举成绩还要高出一截。

  其实,很多国家的选手都是业余的,不像我们国家是专业运动员。国外选手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模式,除了东欧部分国家和俄罗斯以外,很少有运动员和中国一样都是专业运动员。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只是在有运动会的时候,才临时集中在一起集训一年或者半年,然后参加比赛。所以从备战的系统性上,他们是无法和中国运动员来相比的。

  训练:小小十字绣“绣”出大金牌

  除了以上几个客观因素外,主观因素也不能忽略。自从进入这个奥运备战周期后,举重队始终坚持“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的训练方针。

  有人曾经计算过,以10年为一个单位,平均每个举重运动员举起的杠铃重量大约在6万吨左右。除了大运动量的训练外,中国举重队还不断总结问题和不足。每次运动员的比赛录像,教练组都会进行汇总分析,而且举重队有专门一支科研队伍为运动员服务,他们会定期根据队员的身体指标来制定运动员的疲劳系数。

  除了大运动量的训练和科学管理之外,举重队也想了不少办法来调节队员的精神。比如女队就非常流行十字绣,后来女队总教练马文辉发现这是一个释放压力、分散注意力的好方法。现在,不少女队员无论训练多么累,训练结束后都会聚精会神地去刺十字绣,最快的队员4天就能完成一幅作品。如今这个方法已风靡全举重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