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汶川地震多震国家中国日本地质板块杂谈 |
分类: 缤纷感悟 |
汶川大地震刚刚过去一个月,日本东北地区又发生了强烈地震。地震,是中国和日本共同的痛。在遭受地震之痛方面,中国和日本可谓是难兄难弟。
据统计,20世纪以来,中国因地震造成死亡的人数,占国内所有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山火、泥石流、滑坡等总人数的54%,超过1/2。从人员的死亡来看,地震是群害之首;而在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最大的主要是气象灾害(洪涝),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要比地震大的多。
气象厅在8点43分51秒预测到地震,3秒后即在电视上发表地震预报:预计4秒后将发生5级地震。但此时震中地点已经开始摇晃了。而距离震中30公里以外的地方在地震摇晃发生之前十多秒就得到了地震预报。最初发表的震级是5级弱,1秒后更正为5级强,8点43分59秒,震级纠正为6级强。气象厅的技术人员表示:“这次的地震规模比较大,所以预报还是做到了。”今年4月28日凌晨2点32分,冲绳县宫古岛发生了4级地震,日本气象厅初次发表了地震预报,但比地震发生迟了5秒。5月8日,茨城发生5级地震,气象厅的预报比震中的摇晃迟了40秒。当时技术人员感叹“地震预报技术难度太大了”,民众表示“地震预报没有任何帮助。”
日本各地还设有许多防灾体验中心,免费向市民开放,供人们亲身体验发生灾害时的实况,了解避难方法。校园、公园、缓冲绿地等公共设施在灾难事件发生时也都能成为避难所。
从小培养防震抗灾意识,是一个成功做法。如东京的小学,每个月都要举行这类演习,以便小学生在真正遭遇地震等灾难时,不但不会慌乱,而且还知道如何规避和救助。
在日本,人们的防震意识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家里稍高一些的家具,为了防止它在地震时倒下来砸伤人或物,都有专门装置把这些家具与墙壁固定着。而摆放的音响、电视、易损坏的工艺器皿等,在其四角都有防滑的胶皮垫。
为提醒人们地震危险时刻存在,位于兵库县南部的野岛断层被保存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北淡震灾纪念公园,神户市中央区还建造了神户港震灾纪念公园。
在日本,无论走到哪里,不管是工厂、旅店还是娱乐场所,在高大的建筑物里,都有醒目的防灾标志。到处可见赫然的红字——“避难口”,并绘有一奔跑的红色人像,红箭头指示着逃遁的方向。不管楼房里的电梯多么方便,顺着“避难口”所指方向,总可以找到人行楼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