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itch。意思非常简单的词汇。近年来,“七年之痒”这个词经常出现,用来解释当下的中国婚姻状况,特别是对婚外情问题作出形象的阐释。不过,我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叫“七年之痒”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七年之痒”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外来语,竟然和玛丽莲·梦露有关。
五十多年前,著名性感影星玛丽莲·梦露主演了电影《七年之痒》。影片描述了一个结婚七年的出版商,虽然有着富足而美满的家庭,可是单调如一的婚姻生活却使他心里开始感到难受发痒。正好这时妻儿外出度假,于是他对楼上新来的年轻美貌的广告小姐想入非非。而在想象过程中,他的道德观念与自己的花花心不断发生冲撞,于是他最终做出决定:拒绝诱惑,立刻赶往妻儿所在的度假地与之欢聚。
《七年之痒》堪称梦露演艺生涯中的里程碑。她在片中饰演一名风姿撩人的都会女郎,在无间卖弄性感之余却令到住在楼下的中年知识分子心猿意马,心痒难熬,将住家男人在婚姻束缚下的出轨暇想刻划得淋漓尽致。梦露站在地下铁通风口上让风将她的白色大蓬裙掀起一朵浪花的经典镜头,已成为象征性感场面的代表性标志!
由于这部影片的播映轰动了美国乃至全世界,一个重要的婚姻概念或者说是婚姻现象——七年之痒,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泛指过着较长时间共同生活的夫妻,其中一方或双方感到单调、乏味而失去了往日的浪漫与激情,于是蠢蠢欲动,试图追求婚姻之外更加新鲜的对象和刺激,这时男人们另求新欢和女人们红杏出墙之类的事和婚姻危机(婚外恋、第三者插足等等)更易发生,而婚后七年往往是关键时期,是个“坎儿”。
后来,七年之痒有了更为广泛的含义,泛指喜新厌旧。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中国,这的确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不过,我对“七年之痒”的翻译不敢苟同。itch,在英文中,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生理上的“痒”,二是渴望、欲望。显然,“七年之痒”中的itch不是指生理上的“痒”,而是指心理上的渴望。按中国人的俗话讲,就是心里痒痒了。在这点上,中美之间倒是惊人的一致。
是啊,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事物让人眼馋、垂涎,艳羡不已。可是,绝大多数人还是有贼心没有贼胆,口水流得再多,也只能往肚里咽。
所以,把“the seven year
itch”翻译成“七年之痒”显然是不合适的,没有把“itch”的真正意思译出来。不过,我也实在想不出好的译法来。既然“七年之痒”已经流行开来,就随它去吧。不必再较真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