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最著名的泄密照片

(2008-01-16 09:07:28)
标签:

王进喜

石油

泄密

杂谈

日本

情报

分类: 缤纷感悟

张照片刊登于1964年的《中国画报》封面。照片中,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方,在他身后散布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

    这张照片塑造的铁人形象,深深地影响了几代石油人,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但此幅照片无意中也透露了许多的秘密,并由此引发了一起新中国最著名的泄密事件。

    我是学石油地质的,在中石油工作了18年,对石油自然情有独钟。近期,我们单位发生了商业机密泄密事件,引起了大家对保密工作的高度关注。正好,在大旗论坛上看到了关于当年《中国画报》泄密的文章,引发了一些感想。

中国最著名的泄密照片

    关于日本情报专家是如何解密的,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可能仅仅根据一张照片就完全解开了大庆油田之谜。实际上,他们是综合运用了各种资料才最终作出科学判断的。这张照片只不过是最后的突破口而已。

    日本人对中国东北的石油觊觎已久。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人费了很大劲,也没有在东北找到石油。据说,在日本的一些历史书里,经常能看到“如果当初找到大庆油田将如何如何”的词句,他们为没能在战前找到大庆油田始终感到“遗憾”。

    对于大庆油田的发现,中国地质大师黄汲清先生曾讲过:日本人在东北找了整整30年,却没有找到油田,他们找油技术比我们先进,为什么没有发现,而我们只用了五年就发现了大油田?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陆相地层可以生油。对此,日本地质史学者小松直干也认为,除了勘探的范围、密度不够外,从根本上说不是钻探设备不行,而是“探矿思想和探矿技术的问题”。记得我在石油学院上学时,老师也曾经提到过这个历史问题。

    1959年9月25日,中国的石油地质工作者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中找到了工业性油流。时值国庆十周年,所以这个油田以“大庆”命名。

  在此之前,《人民日报》登载了关于大庆精神的文章,肯定了中国有大油田。出于战略上的需要,当时的日本非常重视中国石油的发展,并将大庆油田的情况作为情报工作主攻方向。《人民日报》的报道出来后,死不甘心的日本人开始考虑:大庆油田究竟在中国东北的哪里呢?

  不久,《中国画报》刊登了那幅著名的照片。日本人便从王铁人戴的皮帽子及周围景象推断:大庆地处零下三十度以下的东北地区,大概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之间。日本人又利用到中国的机会,测量了运送原油火车上灰土的厚度,大体上证实了这个油田和北京之间的距离。

  此后,《人民中国》杂志有一篇关于王铁人的文章,提到了马家窑这个地方,并且还提到钻机是人推、肩扛弄到现场的。日本人推断此,油田靠车站不远,并进一步推断就在安达车站附近。日本人对中国东北的地图非常清楚,从地图上,他们找到了马家窑是中国黑龙江海伦县东南的一个小村。

  后来,日本人又从一篇报道王铁人1959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观礼的消息中分析出,1959年9月王铁人还在甘肃省玉门油田,以后便消失了,这就证明大庆油田的开发时间自1959年9月开始。

  日本人又对《中国画报》上刊登的一张炼油厂的照片进行研究,那张照片上没有人,也没有尺寸,但有一个扶手栏杆。依照常规,栏杆高一米左右,按比例,日本人推断了油罐的外径,并换算出内径为五米,判定大庆油田的年产量约为360万吨……日本人就这样弄到了大庆油田的情报。

  其实,关于大庆油田的发现,近年来在日本还有一种传闻,认为早在1920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已经发现了大庆油田。但美国政府却不让美孚石油公司公布这个发现,反而让美孚石油公司对外宣称在中国东北没有找到石油,还装模做样地提出一个“中国贫油论”的理论,把中国的石油判了死刑。

  历史学者认为,美国之所以这样作,是因为当时东北处于日本人的势力范围。由于当时日本90%的石油依赖从美国进口,美国害怕日本有了石油,就失去了遏制日本的最有效手段。日本人虽然在中国东北各地勘探石油,但凡美国人去过的地方,日本人就不去了;他们相信美国人认为没有石油的地方就真的没有石油,岂不知自己上了美国人的当,也相信了美国人的“中国贫油论”,最终停止了在中国东北的找油工作而转向东南亚。但这种说法目前还有待证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