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生与乒乓球

(2006-07-21 09:45:20)
分类: 各色记录

乒乓球,这项使中国人称霸数十年的运动项目,最初进入国门时,仅仅还是博人一笑的玩意儿……

利生与乒乓球

早期的乒乓球用品

利生与乒乓球

中国体育民族产业发起人孙润生

 

利生与乒乓球

早期的乒乓球用具

利生与乒乓球

 

“戈西马”的诞生

大约100多年前的英国,一群年轻人正在户外打着他们的传统体育项目———网球,一场突如其来的绵绵细雨打断了他们娱乐的兴致。这群网球迷们被困在室内,无奈地在音乐和威士忌的微醺中打发无聊的时光。

一位年轻的绅士设计了一个有趣的装置:把宽大的餐台变成了一个微型的网球场,中间用球网隔开,四周还设有高网,防止球落台,他为这种桌上的网球取名为“戈西马”,又被称为微型网球或桌上网球。

早期的球拍以木质为主,球板是空心的,球板两面用羊皮贴成,整个球拍呈长柄椭圆形状,看起来比网球拍小很多;球是实心的,用橡胶或软木做成,为了不损坏家当,在这种实心球外往往还要包上一层柔软而结实的毛线。

桌上网球的早期竞赛

桌上网球很快就成了一种时尚运动,在西方上层社会中流行开来。最初的竞赛规则和技术打法仍然沿用着网球的习惯。这种无休无止的推来挡去,一定会让人感到厌烦。为了增强竞争的激烈程度,人们为比赛设计了一些规则。

1891年,一位叫查尔斯·巴克斯特的英格兰人申请了“乒乓球”的商业专利权,获得了当年英国19070号专利许可证,乒乓球运动从此正式问世。

乒乓球传入中国

1904年,乒乓球从日本传入中国。当时在上海四马路大新街上有家文具店,店主人王道午常赴海外采购文具。一次,他在日本偶然看到了乒乓球表演,出于职业的敏感,买了几套乒乓器材带了回来。当时的国人并不认识它,更不知道如何使用,所以最初的销售并不顺利。为打开销路,王老板突发奇想,在店内摆上了台案,招呼自己的伙计打起了“示范表演”,结果吸引了很多围观者,后来那几副球拍很快卖了出去。

或许就是从这一刻起,中国便开始了乒乓之旅。十几年后,少数几个大城市陆续出现了它的身影。1916年,上海市四川中路599号、始建于1908年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上海分会,首先开设乒乓球房,设球台9个。那时,普通市民根本无缘入内,乒乓球不过是富家子弟们的一项新娱乐罢了。

孙润生辞职成就中国民族体育产业

1916年,在老北京通州协和书院,走出了一名年轻人———孙润生。孙润生,1885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家里比较贫穷,随父亲逃荒到天津。小时候,他父亲在基督教的教堂里做杂役,他从小受到了教会的影响。

不久,孙润生被送入北京通州协和书院,在一所洋人开办的学堂里就读。当时,他只是一名不起眼的穷学生。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模仿洋器材的样子做一个篮球。当时,他根本不懂真正的体育器材是怎么制造的,国外也没有这方面的资料传入,可他还是想出了办法。他从市场上买到球后,把它拆开又缝上,因为当时缝球都是用手工来扎眼,那时,球的质量好坏是由针码长短、距离宽窄决定的。后来,他又到市场买了牛皮,在家里用擀面棍擀那张牛皮,球做出来了,一开始质量并不太好,最后慢慢地便成功了。

从此,孙润生一发而不可收拾,开始为学校自制体育器材。除了自给自足外,多余的部分还拿到社会上销售。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制作的体育器材销路颇好,产生了开厂的念头,但没有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暂时无法完成。

1918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所成立了“上海乒乓联合会”。热心的国人先后成立了乒乓球组织,建立了球队。更有国人呼吁强体为国,于是全国许多大城市诸如上海、广州、北京等地,都纷纷开展了这项体育运动。

此时的 孙润生先生已经从协和书院毕业,在天津南开中学教书,他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体育用品的探索与追求。正当教员生活一帆风顺时,孙润生再次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辞职办厂。他依靠自己积攒的几百块钱,在自己家(天津市河北区五马工)开起了体育用品工厂,这在当时简直是个奇迹。

创办工厂初期,他自拟了一副对联:利应社会需要、制造体育用品,生为人身健康、畅销运动器具。他取对联的第一个字“利生”作为店名。显然,孙润生已经看到了运动体育用品发展的前景。

孙润生的这一举动终于成就了中国最早的民族体育产业。随着体育运动在国内的升温,全国对体育用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上海、天津、香港的洋行开始经销外国生产的体育用品,那时一个篮球可以卖到30-40个大洋,而这对于身处乱世的国人来说,简直可望而不可及。因此利生体育用品工厂的建立,可谓应运而生,利国利民。

虽然那时生产的乒乓球拍全是模仿进口球拍做的,手感和重量感都不如进口的,但对国人来说,终于有机会可以买到廉价的木制球拍参加娱乐和比赛了,这无疑是一大幸事。

乒乓球运动风靡全球

1923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为了增加自身的影响,在上海首次举办了一场面向社会的乒乓球比赛。比赛采取对抗方式,11人参赛,先胜6盘者为赢,踊跃响应者如云,比赛出乎意料地成功。

192612月,刚刚成立的临时国际乒联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乒联代表大会,并委托英格兰乒协在英国伦敦符林顿大街梅摩沃尔大厅,主办了“第一届欧洲锦标赛”。有趣的是,选手们的比赛服装并不统一,仿佛一群绅士在酒馆舞厅中聚会,像是一场游戏,但毕竟是世界上第一次正规的“乒乓球”比赛。从此,“乒乓球”被列入欧洲正规的体育竞赛项目。

1935年初,“中华全国乒乓球协会”在上海正式成立。同年1月,国际乒联主席伊沃·蒙塔古电邀中国加入国际乒联,并希望中国能参加2月份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然而由于中国国民政府正忙于内战,而刚刚成立的“中华全国乒乓球协会”又缺乏经费,因此无法成行。在此后的岁月中,战争笼罩了一切,中国在苦难中挣扎了十几年。

建设新中国的澎湃热情成为中国人的巨大动力,这种动力却意外地推动了乒乓球运动攀上了世界的巅峰。

文章引用自:引用——山西晚报-谢谢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王府井教堂
后一篇:夏日夕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