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家乡章丘印象之二----窦文涛

(2006-01-28 12:50:01)
分类: 各色记录
      在窦文涛的记忆里,济南章丘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县城,除了章丘大葱之外,就是父亲给他讲述的章丘名人轶事。昨天在本报总编辑郝克远的陪同下,短短几个小时的章丘行,章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纯朴的民风彻底征服了这个凤凰名嘴。离开济南上飞机时,窦文涛特意带了一瓶墨泉的泉水和一箱章丘大葱,说带回去给同事和朋友们尝尝。

  乡情难忘

  从济南去章丘的路上,窦文涛说的都是自己对章丘的记忆,“我爸爸是章丘绣惠人,当时天津‘祥’字绸布店大招工,爸爸十多岁就和爷爷一起去了天津。我八九岁的时候回来过绣惠两次,印象不多。记得当时叫绣惠公社,我们村里有两条大街,村里好多姓窦的,还有一些是‘文’字辈的。我们都能论上亲戚,大家说起话来都很亲。”也许是记忆跨越的时间太长了,看着外边宽阔的马路和林立的楼房,文涛不禁问:“是去章丘吗?”少小离家老大回,章丘变化之大根本就超出了他的想象。

  曲径通幽

  文涛先来到了朱家峪,面对“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的牌坊,文涛的目光里流露出的是疑惑和惊讶,他说:“齐鲁第一古村,不是随便就能叫的。”

  车子刚向前走了不远,窦文涛就被保存下来的明朝古村落吸引住了,非要下车仔细看。明代以来,虽经六百年的风吹雨打,但朱家峪仍较完整地保存了原来的祠庙、楼阁、石桥、故道和古泉,任何一个关注文化的人都会被震撼。在两座清康熙年间修建的青石拱桥、在坛井和七孔桥、在女子学堂,窦文涛多次拿出手机拍照,感慨地说:“我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山村,曲径通幽,真是不可思议!这个村子不仅完整保留了明代的建筑,而且这种完美实用的园林设计,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村子里民国时的女子学堂、立交桥应该都是当时最新潮的,这个村子不得了。”

  他建议,赶快为这个村子拍个专题片和摄影集,“要是有这个图片集,我肯定要带回香港一套。老家真是太好了。”正说着,对面文峰山上的“齐鲁第一状元钟”响了,像是在欢迎这位久别的才子。

  家乡水甜

  在章丘百脉泉公园,汩汩喷涌的墨泉吸引了窦文涛的目光,“这是天然的吗?这比深圳的人造泉水好多了。”导游小姐介绍,墨泉是天然的,而且墨泉水还形成了一条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听着导游的讲解,看着汩汩喷涌的泉水,窦文涛突然问:“这水能喝吗?”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窦文涛就把手里的纯净水瓶子一倒而空,“灌些泉水,带回家去。”他特意从泉眼当中灌了满满一瓶子泉水,喝了一大口,连说“挺甜的”。

  百脉泉里玉珠串串,百脉沸腾,泉水淙淙沿石渠汇入明水湖。窦文涛的评价是“富有诗情画意”。当他得知绣江河的源头就是明水湖时,兴奋地说:“我爸爸跟我说过,我们家的村子就是在绣江河旁边,现在我在河水的源头了,真有缘。”

  随后窦文涛参观了李清照纪念馆。在了解这位宋代著名女词人的时候,他得知古代房玄龄、李开先、王莽、张养浩、邹衍和近代的孟洛川都是章丘老乡,并且举世瞩目的龙山文化也是在章丘时,窦文涛自豪地说:“不得了!我还得多回来看看。回去做节目的时候我也要说,做一个章丘人有多光荣!” 

      在去章丘的路上,窦文涛就说:“章丘大葱好,全国有名,在北京吃烤鸭少不了章丘大葱。”但到了章丘,当他得知最大的大葱有三米多高时,还是大吃一惊,“这不成甘蔗了吗?”中午吃饭的时候,窦文涛特意点了大葱蘸酱。他拿着一尺多长的葱白说:“看我吃大葱蘸大酱,是章丘人了吧?”

     窦文涛,祖籍山东章丘,1967年8月21日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岁之前一直在石家庄生活,从童年直至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1985年,考入武汉大学,就读于新闻系。九六年初,离开广州赴香港工作,加入凤凰卫视。

文章引用自:http://info.zqbtv.cn/zq/show.asp?id=1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