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清的篆刻和印章

(2006-05-22 06:23:30)
分类: 艺术理论
明清的篆刻和印章
 明代篆刻成为士大夫重要的艺术活动。著名的篆刻家有文彭、何震,他们创造性地继承了前人的成就,力图在印章上表现出丰富的意境,使方寸之地,气象万千。文彭风格稳练,何震笔势端重,成为徽派的创始人,后世往往以"文何"并称。明代还出现《续学古编》等著名的篆刻论著。清代随着金石考据之学的盛行,人们对古代文化艺术获得更深刻的理解,篆刻艺术从清代中叶开始,进入繁荣时期。丁敬用涩刀仿汉印,朴实中不失灵秀,影响所及,形成浙派。邓石如把对篆书的理解运用在篆刻中,刚健婀娜。其后的艺术家多兼取两派之长,并从更广阔的范围内(如权量、诏版、瓦当、泉布文字)取得借鉴,形成了清代后期篆刻艺术群星璀璨的局面。印章自清代以来,成为书法与绘画作品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诗、书、画、印的全面发展,成为艺术家明确追求的目标。
 
 
 
印 章
又称图章。先秦的印章称"玺",文字为篆书,奇特多变,结构自由。秦以后渐趋规整,到汉代结构方平正直,布局严谨,称为"缪篆"。汉印有铸印和凿印两种,前者用金属熔铸而成,后者是在制好的印坯上刻凿。铸印凝重,凿印生动。汉印多为后世篆刻家所取法。点画凸出的称为朱文印,点画凹下的称为白文印。汉印大多为白文印。魏晋时期的印章多承袭汉风,但水平远逊于汉印。此后印章艺术渐趋衰微。直到元代王冕首创用花乳石(青田石之类)篆刻,因便于流行,才为篆刻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峄山刻石
俗称《峄山牌》。秦始皇二十八年,东巡登峄山(山东峄县,今山东邹县东南),丞相李斯等颂秦德而立,为始皇刻石之始。前为始皇诏,计一百四十四字,"皇帝曰"以下为二世诏,计七十九字,字略小。二世诏刻于二世元年。小篆,李斯手笔。石已佚。
 
 
泰山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东巡登泰山,丞相李斯颂秦德而立。石高四尺,椭形,四周宽窄不等。铭文四面环刻,共二十二行计二百二十三字(含"大夫"合文)。三百为始皇诏,一百为二世元年诏与从臣姓名。字体为小篆,传为李斯手笔。书法园润宛遒,严谨工整,是秦篆的典型代表,历代对其评论很高,誉为"天下第一碑"。刻石全文为《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篆 刻 艺 术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