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产业分析师 黄涌涛
从2004年开始,媒体这个词频频出现在电信和IT圈的朋友嘴里,大家谈论媒体和娱乐产业,希望越来越倾向于低利润、标准化的高科技产业能够整合媒体内容而创造更多的价值。
媒体产业是影响力产业,现代媒体产品的基本特点是免费和过剩,媒体产业的技术创新一直在于不断降低媒体产品的价格,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让新闻越来越廉价,广播和电视把新闻变成了接近免费的产品。
那么,我们把高科技产业的盈利寄托于媒体和娱乐产业,是不是有些不切实际?
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手机媒体,我们从传媒产业的价值链看起,看是否存在机会,让手机媒体实现高盈利的可能性。
媒体价值链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基础设施运营商(网络、印刷厂)、内容生产商、内容运营商(专门做内容销售和版权生意)和媒体运营商,在传统媒体里面,平面、电视广播、唱片和电影,四个环节都很健全,因为基础设施运营商的技术创新,一次次的推动媒体产业的进步,内容生产商是趋向于高集中度的市场,基本的player最终剩下两种:一种是资本型的,一种是创新型的,无论电影、电视、还是唱片都是这个趋势,内容运营商是媒体产业重要而不可缺少的一环,从全球看,没有内容运营商的区域媒体产业一定是欠发达的,当然,这个角色也可能整合进其他厂商内部,比如四大唱片公司的出版公司,就是专门做版权生意的。
而我们把视角转换到互联网的时候,发现情况变化了,互联网几乎没有内容生产商和内容运营商,只有基础设施和网站(媒体运营商),例如博客和bbs这样的自发的UGC扮演着可怜的内容生产的角色。这个原因大家都清楚,但是结果是导致互联网是一个严重依赖传统媒体做内容供应的媒体,所以互联网产业的策略只能是低成本,比传统媒体更低成本的供应媒体内容,明确的说,就是免费,低成本到了免费的程度。从媒体的角度看,互联网无法创新,至少web1.0是无法创新的,web2.0是互联网在媒体创新方面的希望。
对于手机媒体来说,要实现媒体产品的价值,有其优势,也有其弊端,优势大家都清楚,就是高到达率,随时随地,带着体温的媒体,弊端也很明显,界面不够友好,屏幕有限,速率有限。关键的问题是,如果想实现高价值的媒体产品,就无法拷互联网的模式,这种低成本的策略并不适合手机。
好了,低成本不可能,我们看看差异化的策略,如果希望实现高价值,就是把内容打包卖出去,我们就必须根据市场情况,设计出相应的产品(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