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唱团》:再说这股小清新

(2010-07-16 09:36:09)
标签:

杂谈

独唱团

韩寒

北京青年报

微评

分类: 影音八卦

也许是因为之前写过几句关于《独唱团》的微评。想写此书的那股子冲劲就淡了,一直懒着。还是把晚上看书时随意记在笔记本上的文字打下来吧。

 

书拿到手的时候,我闻到了一股书香,这是春雨洗涤尘埃后的清新味道。这种味道让我有几份欣喜,这也是期待中等书到手后的滋味吧。书的封面,牛皮纸的,熟悉而亲切,如我手中的日记本,整体感觉,粗矿、朴素、怀旧、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独到。

 

当然我是很挑剔的。或者是创刊号的原固,印刷递送的过程太仓促了,它的细节部分处理不是很好。我手中的这本,剪裁部分不精细,有毛边。天头地脚即正文距上下纸边的距离,每个页码都不太均匀,天头地脚,有的过宽有的过窄。书的黑白照片部分,因印刷质量一般,没什么特别效果。彩色部分感觉还不错,是小文艺的感觉,有青春的味道。只其中之一的女性照片,不是很喜欢。

 

文字部分,几乎每篇文章中都能找到韩寒的影子或者他走过的痕迹,正所谓物以类聚。

开篇周云蓬的文章会给人带进一种漂泊不定的意境中,青春,流浪,走在陌生的地方,寻找自己,寻找同类,寻找梦想,这是浪子情怀与浪迹天涯的美感。这种感觉,还在于摩托车情结里面。韩寒除了他的赛车,还有摩托车,这是他的个人情结。《贴地快感》从人间烟火的角度,表达对摩托车浪子一族的欣赏与同情。《给你一些不给一些》则写浪子的回归,开头写“年轻的时候,我们都爱浪子,爱他们的满不在乎,爱他们的颠沛流离,爱他们的简单,甚至粗暴……”,末尾写“把最后的青春野掉,把最后的浪子甩掉,我亲爱的七十码,我们一起安分地过日子吧。”很八卦的讲,这好像专门为韩寒写得呀,是韩寒女友的表白吗?是韩寒生活的最终方向吗?这样的小文章,从女性的角度看,很细腻,很文艺,很温情,很好看。

 

温情过后,你会发现,小文艺那貌似平静的文字后面,是高傲的叛逆。小露生活另一面的狰狞且算做另类清新吧,至少角度很新。年轻人有叛逆是好事,反抗过去,才能成就未来。《好疼的金圣叹》,藉叛逆之恶趣,引经据典,满纸荒唐言,即是此类。同样恶趣,还有蔡康永的《脏话到底脏到哪儿》,这一篇,恶趣得无聊无趣,他所讲的东西,小时候骂架的孩童就简单论说过。脏话所以盛行,还是他在“所有人问所有人”里的那句好“脏话就是不伤脑筋的吠叫。”

 

很多人会很期待《独唱团》变成《合唱团》,《独唱团》里面有一篇老王子的《合唱》,说实话,我不太懂《合唱》,那更像是个人的梦寐与臆想。梦寐与臆想没有梦想美好,也没有实际行动来得勇敢,罗永浩的《秋菊男的故事》是勇敢的。不太熟悉罗永浩,但我知道他刚出了本《我的奋斗》。这样讲,梦寐与臆想不如奋斗来得实际。

 

文字部分,小说不太耐读,有《萌芽》的格调,但不是《萌芽》中最好的格调,要不怎么会用韩寒小说来压轴呢。韩寒文字基本很扯,不是咄咄逼人,也是暗里埋雷。但他也是小心翼翼的,甚至这里面带着某种孩子气的撒娇与妥协。《为了破碎的鸡蛋》中,村上春树的那句话说得很好:“假如这里是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独唱团》很多文章会写到社会底层人物,是站在鸡蛋这一面的,这是韩寒的高度。

 

这是一本有个体思考与独立感受的书,因视角不同,的确会感受到不一样的小清新,也就是小清新吧,你读到一些好,也读到一些遗憾。这或者也是读书的最佳境界,留点念想,你还会期待下一辑。

 

附微评:《独唱团》是个人审美的东西。不要去期待太多。期待太多,总会挑出刺来。从审美的角度,它的确带来了小清新。但也流于小文艺的表面化。小文艺的东西,很多时候是私人的、主观的、任性的,无论忧伤还是喜悦。这样的东西,很牛。却不会特别客观。

韩寒,你别夸他,别批评他。这些都会导致他逆向思维的出现,有时出现是闪光,有时出现是微芒。韩寒不会被人带到沟里去,他时刻都保持着头脑清醒。这可能与他从事赛车运动有关。

今年偶看《萌芽》,《独唱团》有它的影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