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北京市京籍人口住房数量已经超过一户一套,基本达到一人一间水平,但由于租金连年上涨,外来人口住房压力越来越大。
报道称,8成以上北京户籍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条件在二居室以上;而绝大多数外来常住人口没有能力在京购房,只能选择租房居住,房租要占到工资的4成。
据统计数据:2011年当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26平方米,81.3%的城镇居民家庭居住二居室、三居室、四居室或者独栋住宅,大多数家庭房间基本够用,达到一人一间。
一人一间,房子你够住了吗?
北京人不会觉得房子够住,至少在今天房子每天一个价、有房子不愁出租的结构下。
今天北京人的购房标准,凡是“成家”必要有“家”、有条件必须换购,如果谁还在小房子里“委屈着”,那就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年轻人成年之后,要有自己的住房,不然父母也对不起他们,他们也对不起父母。
这个购房思维模式,20年来没被质疑,也没有因此模式操作而破产的家庭,反而有房者就持有“硬通货”,现实和虚拟的身价都随持有数量增长。
一个三代居住北京的市民透露,自己12岁的女儿,是8套房产的唯一继承人,爷爷奶奶两套房、姥姥姥爷两套房、孩子父母有三套房,最近还在外地以孩子名义买了一套度假用。
人们马上会想到——空置房!
哪儿来的空置?
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单套房平均租金价格已经攀升至3660元,较2008年大涨82%。二季度,受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房租价格又在加速上涨,高的地方甚至已经超过了月供。
有房的可以作为“第一桶金”继续滚动,那些外地进京的小白领却将近一半收入“买票”入住,不然连栖身之地都没有,这就是今天限购的原因之一。
有人还在说,限购,让外地购房人减少了20%,笔者认为太片面,那些被限制的购房人,本身就不是我们鼓励购房的目标,从其他领域得到的资金,投入到北京房产的投资行列,只能成为其他外地购房人的竞争对手,挤占机会,推高房价。
限购的本意是让购买力下降,把机会让给来京务工5年以上却无片瓦的打工者,更给那些居住在“一人一间”条件下还想继续投资的京籍置业者设置门槛,在度过供应量不足的阶段之后,把回归理性的房价交给市民。
房价之所以难控,每一个炒家都有责任,房地产领域的言论没有真理,都是站在自己利益上说话。
等整个国家的居住水平达到“一人一间”的时候,你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买多少买多少吧。
法制晚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