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潘石屹“更年期”来得太早

(2011-05-30 17:02:08)
标签:

杂谈

  

    潘石屹最近对媒体发表言论说,1997年、1998年的房地产市场改革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青春期;限购令出台后,尤其是最近公布了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房地产市场进入了成长的更年期。

 

    他认为,房地产的青春期,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房屋成交量和价格迅速上升,调控之后的更年期,市场结构面临着重大调整和变化。

 

    小潘同志,这是你一个人的“更年期”!或许10年前SOHO中国迅速崛起的时刻,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的阶段,那也是你一个人的“青春期”。非常诚恳祝贺你的“早熟”,也非常遗憾你的“早衰”。

 

    笔者认为,首先用人生阶段来比喻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阶段,不足以描述房地产发展的全程,哪怕一个人周期的结束,房地产还要发展,一家公司的“安息期”对应房地产市场的什么期?

 

    第二,不能站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角度上看待房地产市场,您不好赚钱了,只能代表开发商的暴利被遏制了,不代表另外一个市场角色——消费者的购买力进入了下行通道,相反也许是人家的青春期?

 

    “十二五”期间,国家决定建3600万套的保障性住房,可以解决1.3亿人的住房问题,我国未来供应的土地50%至70%都会用来建设保障性住房。

 

    潘石屹认为,上述消息可认定为“房地产进入更年期”的标志,而老百姓却以为,这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不介意称其为“青春期”。

 

    回想10年前潘石屹代表作“SOHO现代城”被疯抢的那个“青春期”,一套房子到底卖给谁还要打架呢,为了“公正”起见,买卖现场要有公证处来人监督,由拍卖师用槌子确定谁是最后的买家,最有戏剧性的,居然还有购房人大闹,说拍卖师落槌太快,没有看到自己举牌示意,要求再加一轮竞价。谁是SOHO的老板,都会说这才是真正的“青春期”。

 

    “SOHO尚都”几套商铺租不出去,投资客称28年才能收回成本,老板就认为是“更年期”,是否有点太片面了?

 

    3600万套保障房的供应,1.3亿人居住问题解决了,他们也许不再进入住宅市场抢购,高房价继续提升缺少了动力,购房人选择范围更大,房源更充足,包括其他以商品房购买解决居住问题的百姓,这才是房地产市场的新起点,你“更”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小潘同志一直是房地产市场的领军人物,也是新锐观点的先驱,但这个“更年期”之说,确实是“早衰”的表现。

                                                      法制晚报评论员  蒋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