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提案网络游戏涉暴涉黄 |
完善网络游戏管理 取缔涉暴涉黄网络游戏(草)
暴力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1、网络游戏的虚拟内容影响和深化青少年的思维定式。青少年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心理上也相对欠缺独立性,其实施的暴力犯罪通常都具有较高程度的模仿性。因此,网络游戏暴力的画面和声音的刺激,以及游戏设置的功能等对青少年暴力犯罪行为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入的。暴力网游的PK原则,实质上就是暴力伤害甚至是伤害致死行为的示范。PK胜利后获取的不义之财和高级的装备或游戏物品等,更大程度上刺激和增强了玩家施暴获胜的成就感,这种感觉极易导致青少年形成扭曲的道德观,甚至促成他们暴力犯罪行为的出现。
2、暴力网游导致的网瘾,是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内在因素。网络游戏成瘾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游戏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游戏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
3、暴力网游的费用负担,是青少年暴力犯罪的主要外在因素。在暴力网游中,购买游戏装备的费用则是惊人的,这些装备在虚拟的游戏中以一定的游戏金钱来表示其价值,这些装备不仅在虚拟游戏中有不同的价钱,在现实生活中也有高低不等的价值。一些青少年也开始了对现实金钱的疯狂追求,在孩子无经济来源的情况下,隐患重重。
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网络游戏管理的重中之重
德国是全球第一个制定互联网成文法的国家,该国政府于1997年提出信息与通信服务法,此法为综合性的法案,用来解决经由互联网传输的违法内容,包括暴力、猥亵、色情、恶意言论、谣言、反犹太人等宣扬种族主义的言论,更严格规范了有关纳粹的言论思想与图片等相关信息。
韩国、法国等也都通过立法对网络游戏中的内容进行限制,以保护未成年人。
北美的ESRB:早在1994年,作为国际电子游戏分级制度缔造者之一的美国,就由“交互数字软件协会”发起,制定了游戏分级系统,建立了娱乐软件分级体制ESRB。ESRB旨在为所有游戏软件加上分级标识,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控制或防止未成年人接触不健康内容。美国ESRB根据游戏的内容进行分级,其最新分级标准共包括7级。ESRB还包括详细的内容描述,围绕着酒精、血腥、幽默、暴力、侮辱、性、药品、赌博和烟草等9个主题进行分类,共有32种,以方便家长进行选择,让儿童远离不适合其年龄的游戏。
欧洲的PEGI:欧洲现行的游戏分级制度称为泛欧洲游戏信息PEGI,是由欧洲互动软件联合会ISFE制定,并于2003年春代替原先在欧洲实行的游戏分级制度。年龄种类分为3+(三岁以上,下同)、7+、12+、16+、18+等5个类别。内容描述共有7类,分别为粗话、歧视、药品、恐怖、赌博、性和暴力。通过这些内容标识,家长们可以更好地为孩子选择适合其年龄的游戏。
日本的CERO:2002年,日本电脑软件娱乐协会CESA成立电脑娱乐分级机构CERO,独立进行游戏等级的划分。其中,A级适合所有年龄阶层,B级适合12岁以上的人群,C级适合15岁以上的人群,D级适合17岁以上的人群。Z级仅适合18岁以上的人群。
为此建议:
1、政府立法管理
其中,被政府人的认定的、有可能从事非法内容服务的国际互联网服务商和内容的提供者,都需申领许可证,并保证将法律禁止的内容予以删除,将社会公共利益置于最高位置。
2、尽快出台“网络游戏划分等级制度”、及“网络游戏等级审核制度”。
1)规定网络游戏“适龄提示”和年龄识别环节,即网友可看见“本产品适合×至×岁人群”提示,还需输入身份证表明自己的年龄才可进入游戏。
2)规定游戏中涉暴、涉黄的级别,高级别的涉暴涉黄网络游戏,坚决予以取缔。
3)对于国产网游和进口网游的等级审核和评定部门,国家要予以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