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大会今天下午三点在大会堂开幕,每年都是三月三日这一天,这是一个即将春暖花开的日子,也是预示着欣欣向荣,万象更新的时刻.今年是很特别的一年,对国家和每个国人都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为此,两会也倍受关注.
参加两会七年来,亲身感受两会气氛越来越民主和活跃,委员代表们参政议政意识越来越高,也也越来越注重建言献策,两会探讨的问题也越来越注重实际,更加贴近社会和百姓生活.为此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今年我也准备有提案,我常年从事女性工作者,今年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一百周年,我的提案会偏重女性提案多一些,也有我接触和身边熟悉的社会问题提案.以下是提案目录,相关具体提案内容会陆路在博客上发出,我比较重视的提案有:“建议国家实行免费定期妇科检查
切实保障妇女健康";"建议将心理咨询和医治纳入医保范畴";"建议将礼仪课程纳入教学大纲
从幼儿至大学贯穿礼仪修养教育";"建议各地制订地方性法规 切实保障女性农民工权益";"建议加强性教育管理
保障青春少女健康成长";"建议设立'爱乳日' 保护女性乳房健康";"建议6小时工作制
错时上下班 提高社会工作效率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建议中小学义工服务制度化 增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建议将幼儿教育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畴;”
我的重点提案不一定是你关注的重点问题,也不一定是重大急迫的社会问题,但是是关切到一些实际社会和生活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希望大家关注和参与探讨,也希望提出宝贵意见:
建议国家实行免费定期妇科检查 切实保障妇女健康
建议国家实施免费婚检 提高人口基本素质
建议各地制订地方性法规 切实保障女性农民工权益
建议加强性教育管理 保障青春少女健康成长
建议设立“爱乳日”
保护女性乳房健康
建议家务劳动工资化 切实保障女性权益
建议设立未婚妈妈扶助基金 保障特殊女性群体生存权益
建议将心理咨询和医治纳入医保范畴
建议6小时工作制 错时上下班
提高社会工作效率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建议中小学义工服务制度化 增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
建议将礼仪课程纳入教学大纲 从幼儿至大学贯穿礼仪修养教育
建议将幼儿教育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畴
建议立法禁止禽畜饲料使用抗生素 保障人类健康生命安全
建议公共场所推行分餐制度 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建议制订相关法律法规 监管“会员制消费”
建议圣诞节放假一天 共享世界节日
建议与国际接轨 尽快出台《动物保护法》
建议将美容美发教育纳入国家本科高等教育
建议增设“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技术职称 促进医疗美容行业有序发展
今日征集意见提案链接:
建议将礼仪课程纳入教学大纲
从幼儿至大学贯穿礼仪修养教育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承办世界性大型活动日益频繁,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日趋被全世界所关注,作为社会交往交流的社会礼仪日显重要。虽然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重视德育美育教育,但有很大的随机性、随意性,也没有作为专门课程纳入教育体系。
礼仪是人们维系社会生活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对个人来讲,礼仪是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表现,对社会来讲,礼仪是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来被称之为礼仪之邦,讲礼仪、讲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极为密切。礼仪本身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谦虚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表现着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课程。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注重把着眼点放在灌输知识、培养智力上,对孩子文明礼貌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未给予高度重视,使得一些青少年学生没有树立明确的社会道德规范,缺乏良好的道德行为。
为此建议将礼仪课程纳入教学大纲,从幼儿至大学系统贯穿礼仪修养教育。这对创建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全民精神文明水平具有着很具体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具体建议如下:
一、编写设置《礼仪修养》课程。教育部门应把礼仪教育设置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课程,由礼仪专家编写专用教材,在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开设礼仪课程,根据各年龄段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礼仪教学课程和教育方法。
二、尤其是加强幼儿和小学礼仪教育。人的行为具有承续性,礼仪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小时养成的习惯具有稳固性,会影响终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提高幼儿和小学时期的文明礼仪素养,能够为成人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教育基础。为此,从小做起,是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奠基人生最佳开端的工作。
三、礼仪课程纳入素质教育考核范围。规定教学内容的同时,对课时课程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建立起相关的考核标准,并成为升学、就业、诚信的一项素质标准。
四、大学专门设立礼仪学科,培养相关师资队伍。
设立礼仪高等教育不仅能提高礼仪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也能切实促进培养一批专业的礼仪教育人才,是全民提高礼仪素养的一项基础工作。同时,在社会上更好地推广和宣传中国的礼仪文化和规范,强化公民的公共礼仪意识,培养公民的公共礼仪习惯,创建更加适宜的人居环境,推动和谐社会的全面构建,重塑国民礼仪之邦的大国形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