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好的消息,钱学森走了,98岁。一代伟人,驾鹤西去。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财富和怀念。

对于钱老的学术成就,媒体介绍了很多,让很多还不够熟悉他的地方也补课很多。作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他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了全部才华。他在中国航天科技事业乃至在中国科技界的地位都无人可以替代,可以说,钱老是中国科技的国魂,他的诞生和逝世,代表了中国一个最特殊的科技时代。
提起钱学森,更多的人是敬仰,因为他是时代的标志, 是高山仰止,让人仰视的人物。这是对钱学森钱老的最高致敬,但是,我想重点不在于此,人们或许觉得,钱学森等一代大家无论科学成就或人文道德,都是后人难以企及的,或者说因为时代的缘故无法复制。这样,会消减他们那一代科学家的榜样作用。
我想到钱老时,会最先想到我的公公张效祥,因为他们几乎是中国同年代的科学家,同是浙江人,科学院院士,被誉为是中国计算机的泰斗,九十岁高寿。曾受国家委派留学苏联,回国后主持了我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机研制,之后许多重大科学课题在此计算机上运算过(如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有关科学计算工作),之后又主持了我国第一台亿次机的研制。(只是在机要机构,这里一直被周恩来总理要求,做真正国家的无名英雄)。我在和他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感受最深的是老一辈科学家深厚的爱国情怀。
记得80年代后,当时美国非常知名的计算机公司多次聘请公公作顾问,但他没有接受,他却一直不计回报的热情扶植国内如联想等计算机企业。还记得很多年前有一知名境外组织要给予公公很高的科学奖项,奖金高达数十万元,这在当时对科学界人士来说,数十万是很大的金额,但因申报奖项需要填写相关科技资料,其中会涉及到国家机密,公公毫不犹豫的谢绝了。这在别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我们已经非常了解他的品行和境界,在吃饭桌上谈起这类事时,家人们一点也不会觉得奇怪,内心会对他的决定更加崇敬。
那时我就经常在想,为什么老一辈科学家会如此爱国,难道是因为他们更多的饱受过国家不强大受到的欺辱和磨难的缘故?还是那个时代塑造了他们更高尚的品格?总之,在现在处处弥漫着商业金钱气味的年代,我所亲身感受到的老科学家那份高尚的爱国情谊是最值得后人学习的。
新浪网的一个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在新浪的调查中:在被问及您对航天之父钱学森哪方面功绩印象最深时,有30%的人认为是“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从美国回国”这一选项,高据第一。这项调查表明,尽管相对于钱学森在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的卓越贡献,大多数人都难以了解,但是,对于钱学森的浓浓的爱国情怀,人们给予了更多的敬仰。
其实我会认为,或许正是这种爱国情怀,才是老一代科学家卓越的学术成就一大来源和动力。我想这是他们留给后来年轻科学者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他们的愿望,也是祖国对后来人的期待和要求。
如果说什么是钱学森这些老科学家可以永存的精神?正在于此。
钱老安息!我们深深的怀念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