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人离死亡时间还有多远?

(2006-06-15 08:23:08)
分类: 晓梅说魅
 
    现代人离死亡时间还有多远?现在的人太忙,有一次我和一个很著名的人坐在一起,她打电话约人吃饭,打了七,八个电话,一个都没约上,她放下电话感叹地说,现在的人怎么这么忙。
    人忙了,必然会感到紧张,经常处在紧张状态,人会出现不安和焦虑,就变成了一种破坏性的紧张,这会损伤人的判断力,消耗能量,加重疲劳、失眠;人的性情也会变得无法控制,易燥、易怒,易向别人挑衅。
    最近国外有个调查表明,现代人经常性头痛的比例大有增加,其中62%属于紧张型头痛,多出现在30~50岁事业高峰期年龄的人。另外,美国紧张研究所也有提出,70%~90%的高血压、胃炎、溃疡、结肠炎、心脏病,肥胖症和酒精中毒,发病诱因都是因紧张而造成机能失调。
 
   现代人离死亡时间还有多远?
 
     慢性紧张是现代化生活危害人健康的一大毒素。无形中也会大大缩短生命.
    人的紧张状态究竟能不能放松呢?美国专家艾德蒙.杰可布森医生认为,任何一种精神和情绪上的紧张状态,在“完全放松之后,不再会存在”。什么是完全放松?又如何做到完全放松呢?
    完全放松是一种心态、目标和境界,达到完全放松的心态是第一重要的。
    说起来,以我的体会,完全放松的心态和状态是可以创造和达到的。我现在的工作比10年前紧张了很多倍,同一时间同时做的事情也多了很多,很多朋友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能同时做这么多事情?难道不累、不紧张吗?累一定是会累的,有时真的很紧张,但总体的感觉比过去精力要充沛一些,放松一些.除了改变一些生活方式外,重要的,真的是调整心态和控制节奏,要有意识地创造空闲的心境和时间,在空闲的时间里,一定要彻底地在心里放下工作,充分享受空闲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的快乐和喜悦。比如,掉在调画油画颜料的无比乐趣中,充满兴趣地和人谈天说地,很有兴致地买衣服,逛街……注意,那时让心中充满欢快,充满喜悦是最重要的,因为,让心放松比让肉体放松更有效.
    英国著名心理分析家德费说:“对于现代人,绝大部分所感到的疲劳,都是心理上的疲劳。纯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劳是很少的。”心理上的忧虑,紧张和情绪不安,是产生疲劳的三大核心原因。
    如果你习惯一集中精力就皱起眉头或耸起肩膀,实际上是在制造神经和肌肉的紧张,制造疲劳。我特别喜欢戴尔"卡耐基的一句话:“紧张是一种习惯,放松也是一种习惯。过度紧张、坐立不安、着急以及紧张痛苦的表情……这是坏习惯,不折不扣的环习惯。”
    生活中,习惯对人的影响很大。建立和调整好习惯,是人生一个个重要环节。我在我的<<修炼魅力女人>>书中特别谈到"修炼",修炼就是改掉不好的习惯,逐渐养成越来越好的习惯。
    要形成一个好习惯,需要持续一个行为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最少是21天。21天后开始会有这种习惯的条件反射并开始可以维持这个习惯。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人经过教育和培养,是可以形成新的习惯、新的反射的,也就是说,人是可以把握自己命运的。
    俄国著名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当然,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人。”
    放松在调整心态的前提下,怎样才能放松呢?许多人试图通过做某件事来放松,这种方法不好。放松时就要彻底,从内到外什么也不要做。不要担心这样做对不对,不要担心这会花多少时间,而是尝试着去做,不断体验和用心感受。
    放松应该先从思想开始,还是该先从神经开始呢?都不是。应该先从肌肉开始。
    找一个舒适的位置,可以坐着或躺着。闭上眼睛。将手轻轻地握起来放在大腿上,这样可以放松手臂。缓慢地用腹部深呼吸,有节奏地呼吸。平静地暗示自己“放松”,再放松。注意头顶部的肌肉,并有意识地放松。当头顶部开始放松时,再把注意力转入眼部,不断重复暗示放松。不要紧张,不要皱眉头。直到觉得这部分肌肉已经放松后,再进入下一个部位。想象脸部进行放松。想象耳朵和颈部后面的部位。这些部分是压力的集中区,需要多花些时间,直到感觉这些肌肉确实已经放松。这样一直想到脚趾,放松身体的各个部分。
   放松的过程中,要不断用心体会,体会是否能够经过几秒种后,意识可以控制肌肉,还要体会,是否有一只无形的手把紧张的情绪给挪开了。这听起来似乎有些难以相信,不过这是真实的,当你做到时,你会获得了放松的关键秘诀,养成放松的好习惯,获得全新的能量和获得新生的欣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